[发明专利]一种锻造用旋转式多功能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8836.2 | 申请日: | 2016-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洲隆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0 | 分类号: | B21C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89 | 代理人: | 吴建锋 |
地址: | 3141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锻造 旋转 多功能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造用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锻造用旋转式多功能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相关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成型是指利用塑料的可挤压性与可模塑性,首先将松散的粒状或粉状原料从注塑机送入高温的料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体,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充入模具,经过保压、冷却后开启模具,就可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
锻造后的零件毛坯都需要制成一定的工件形状,这就需要有特定的模具和成型装置来实现,现有的锻造用成型装置存在成型效果差、无法对毛坯均匀碾压成型、并且功能相对单一、成型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成型效果佳、可以对毛坯进行均匀碾压成型、并且功能多样、成型效率高的锻造用旋转式多功能成型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锻造用成型装置成型效果差、无法对毛坯均匀碾压成型、并且功能相对单一、成型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效果佳、可以对毛坯进行均匀碾压成型、并且功能多样、成型效率高的锻造用旋转式多功能成型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锻造用旋转式多功能成型装置,包括有底板、N型支架、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转轴、大皮带轮、第三轴承座、转杆、小皮带轮、平皮带、固定板、第一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气缸、第二连接杆、第四连接杆、放置板、第一电机、第二转轴、碾压辊、第四轴承座、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底板顶部设有N型支架,N型支架内的底板顶部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座位于第二轴承座的左方,第一轴承座顶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大皮带轮,第一转轴顶部设有固定板,N型支架内右壁上部设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和第三轴承座之间设有转杆,转杆下部设有小皮带轮,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之间连接平皮带,转杆顶端设有第二锥齿轮,固定板顶部铰接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二连接杆的右方,第一连接杆的右方设有气缸,固定板的正上方设有放置板,放置板底部铰接连接有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位于第四连接杆的右方,第三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一连接杆的顶端铰接连接,第四连接杆的底端与第二连接杆的顶端铰接连接,放置板顶部开有成型模具槽,N型支架内左壁上部设有第一电机,N型支架内顶部设有第四轴承座,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穿过第四轴承座,第二转轴上设有碾压辊,碾压辊位于成型模具槽的正上方,第二转轴右端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五轴承座和手摇杆,第三轴承座上方竖直设有第五轴承座,第二转轴穿过第五轴承座,第二转轴右端连接有手摇杆。
优选地,还包括有弹簧,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之间和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之间都设有弹簧。
优选地,N型支架的材质为Q235钢。
优选地,放置板形状为长方形,放置板的长度1.2米,宽度为1米,成型模具槽与放置板平齐。
优选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要对锻造后的零件毛坯进行成型处理时,首先将原料放置在放置板上的成型模具槽内,然后启动气缸伸长,带动放置板向上移动,当放置板接触到碾压辊时,控制气缸停止伸长,然后启动第一电机旋转,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碾压辊随之旋转,碾压辊就可以对工件进行碾压成型,第二转轴旋转带动第一锥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然后就会带动小皮带轮旋转,小皮带轮旋转通过平皮带带动大皮带轮旋转,固定板以及其上部件随之旋转,这样放置板也会随之旋转,碾压辊可以均匀地对其进行碾压成型,碾压成型后,关闭第一电机,在控制气缸缩短复位,带动放置板向下移动复位,然后将成型后的工件取出。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对工件再次进行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洲隆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洲隆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88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