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传递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458520.6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5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台商投资区刘荫牡蛎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L3/015 | 分类号: | A23L3/015;A22C29/00;A22C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2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 传递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食品超高压加工工艺设备的压力传递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超高压加工容器内传递压力用的介质是癸二酸二辛酯,或者去离子水。存在以下缺陷:
1.癸二酸二辛酯不溶于水,是一种化工原料,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在食品卫生法规许可使用之内,无法与食用加工物直接接触,一旦在加工过程中渗透进入内包装,存在潜在的污染食品的风险。
2.去离子水在与加工物直接接触传压过程,加工物特别是海洋水产品会释放本身体液所含的盐份到介质水中,其中的氯离子会腐蚀超高压容器内壁,应力和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容器开裂,造成超高压设备使用寿命减短
3.采用柔软的包装材料来隔离传压介质与加工物的直接接触方法,具体应用在贝类、甲壳类水产品的壳肉分离加工过程中会导致生产中的耗材成本上升,生产中包装环节的增加也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4.超高压加工过程由于高压的作用激活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也导致加工物盐溶性蛋白优先溶出,同时增大了加工物所含金属离子的溶出量,最终导致加工物发生明显的变质,失去原有的外观和原本的生鲜味,这在超高压加工海鲜水产贝类产品中特别明显。显响了超高压技术无法在水产品行业的实际生产应用,只能停留于实验性和学术性的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在于提供一种食品超高压加工的压力传递介质,所述的这种超高压食品超高压加工的压力传递介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传递介质无法与食用加工物接触,以及压力传递介质对设备内腔有破坏作用的问题,使超高压设备能实际应用到海鲜水产贝类加工中。
本发明的这种食品超高压加工的压力传递介质的PH值为6.5-8.5,由添加剂和溶剂组成,所述的添加剂在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0%,余量为所述的溶剂。所述的添加剂先配成高浓度备用液,通过计量泵自动添加入介质的储存容器中与所述的溶剂混合。
所述的添加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六偏磷酸钠、抗坏血酸钠、海藻酸钠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添加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在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0%。
进一步的,所述的添加剂选自三聚磷酸钠、焦磷酸二氢二钠、六偏磷酸钠组成的复合磷酸盐,所述的复合磷酸盐总量在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1.5%。
进一步的,所述的添加剂选自抗坏血酸钠及其异构体,在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0%。
进一步的,所述的添加剂选自海藻酸钠,在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
进一步的,所述的溶剂为经紫外线灯杀菌的去离子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力传递介质的PH值为6.5-8.5。
进一步的,所述添加剂先配成高浓度备用液,通过计量泵自动添加入介质的储存容器中与所述的溶剂混合,所述添加剂在混合后的介质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2%。
本发明采用水代替癸二酸二辛酯作为超高压加工的压力传递介质基质,无卫生安全隐患。
介质中的添加剂能络合游离金属离子。介质中的添加剂的氢氢基团能吸附超高压容器内壁。减缓由于加工物带入的氯离子对金属内腔产生的腐蚀作用。
介质中的添加剂能消除超高压加工过程激活的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防止加工物盐溶性蛋白溶出过多保持加工物原有的外观、营养成份、生鲜味。
本发明适用于需要超高压杀菌的食品行业及采用超高压工艺对贝类进行壳肉分离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台商投资区刘荫牡蛎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泉州台商投资区刘荫牡蛎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4585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酱油及液体调味品生产专用配料灭菌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压杆插入式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