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爆炸物防护转移排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9723.8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3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韦礼东;于新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礼东 |
主分类号: | F42D5/04 | 分类号: | F4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爆炸物 防护 转移 排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爆炸物安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对爆炸物进行防护、转移、排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爆炸物品排除方式有以下几类,都是采用排爆人员穿着防爆服,在爆炸物品旁进行排爆作业的形式。由于没有防爆罐的防护,一旦在排爆过程中爆炸物发生爆炸,防爆服对排爆人员起到的保护程度较小,同样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因此,一旦爆炸物发生爆炸,排爆人员人身安全堪忧。
其一、人工操作转移、排除爆炸物方式:
A.未穿排(搜)爆服的人操作干扰仪、X光机、排爆杆、水炮枪、工具组等。该方式可以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判断;确定科学的转移、排除方案;实施现场排除或销毁或转移,但危险程度很高。且因排爆杆对爆炸物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实施转移较困难。目前的排爆杆,最大长度可以达到4.5米,但是由于排爆杆本身没有任何防护,不能起到保护操作人员的作用;最大张距200mm,因此超过200mm的爆炸物,排爆杆就不能起到作用,必须排(搜)爆人员手动操作,危险性很大;排爆杆只能以本身三脚架为圆心,以三脚架到机械手间的长度为半径(约3.5米)的圆上移动爆炸物,因此对爆炸物的转移较为困难。
B.穿排(搜)爆服的人操作干扰仪、X光机、排爆杆、水炮枪、工具组等。该方式可以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判断;确定科学的转移、排除方案;实施现场销毁或排除或转移。该方式安全性较未穿排(搜)爆服时有所提高,但头部防护对于近距离爆炸依然几乎无效,因而危险程度依然很高;且因排爆杆对爆炸物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实施转移较困难;此外由于穿排(搜)爆服后,人手的感觉、灵活性大大降低,实施现场排除的可能性因此大大降低。
其二、机器人组合水炮枪等,对爆炸物实施销毁、转移方式:
该方式虽然对操作人员绝对安全,但机器人无法使用干扰仪、X光机、工具组。无法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判断;无法确定科学的转移、排除方案;无法在不销毁爆炸物的情况下安全的处理爆炸物,只能就地销毁爆炸物或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转移爆炸物;且因机器人对爆炸物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故转移爆炸物有困难,一般均现场销毁,给后续破案增加难度。另外,排爆杆、机器人的机械手最大张距200mm,而实际的有威胁的爆炸物外形远大于此,故排爆杆、机器人的实用性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爆炸物防护转移排除装置,用以改变原有的爆炸物排爆方式,由排爆人员操作设备排除爆炸物,有效实现了排爆人员与爆炸品的完全隔离,排爆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以保障,且解决了机器人方式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爆炸物防护转移排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防爆车体、干扰仪、机械臂、防爆箱、防护挡板、控制中心及信号传输线缆,其中,机械臂末端和防爆车体连接,前端和防爆箱连接,干扰仪包括主机及两组天线,干扰仪主机和一组天线安装在防爆车体上,另一组天线安装在防爆箱上,两组天线均使用信号传输线缆连接到干扰仪主机上;防护挡板设置有摄像头,防爆车体设置有显示器;防护挡板安装在防爆车体上,防护挡板上摄像头通过信号传输线缆与防爆车体上的显示器连接;防爆车体上的显示器通过信号传输线缆与控制中心连接。
本发明对现有防护、转移、排除爆炸物主要方法进行革命性升级换代,集成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其优越效果在于:
1、实现了排爆人员与爆炸品的完全隔离,排爆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已保障。实现了排爆过程中爆炸物全程处于密封在防爆箱内的状态,确保爆炸物即使触发爆炸,防爆箱也可以阻挡爆炸冲击波,保护防爆箱外部的设施人员安全。
2、可以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判断,并利用互联网,比对爆炸物数据库,获得多位非现场专家的支持,确定科学的转移、排除方案。实现“顶级专家的脑、操作人员的手”的结合。
3、可以对爆炸物实施现场销毁。
4、可以对爆炸物实施转移,且不受爆炸物外形尺寸、重量的限制。
5、可以对爆炸物实施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爆炸物防护转移排除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爆车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防爆箱的内部装置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礼东,未经韦礼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97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