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币自动分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67388.8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0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康智强;王苗;何秋明;马平贵;王磊;刘巧梅;魏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3/05 | 分类号: | B07B13/05;B07B13/14;B07B13/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币 自动 分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对硬币的分拣以及计数,特别涉及一种硬币自动分拣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一元硬币化工程”的迅速进展,越来越多的硬币被投入市场,分离各种不同的硬币和计数就成了大问题,迫切需要一种分离计数硬币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币自动分拣机,可高效准确地实现对大批量硬币尤其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铸币进行分离和计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解放劳动力,为硬币的广泛使用提供有效的保障基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硬币自动分拣机,包括输送模块、分离模块和计数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模块包括用于批量传送硬币的传送带7,在传送带7上方设置一个转动方向与传送带7运动方向相反的辊子12,以使硬币单层铺展在传送带7上,实现硬币的单层化输送,所述传送带7的传送方向末端位置设置有格栅板13;
所述分离模块包括位于格栅板13后方的若干水平并行滑道1,每个滑道1中沿硬币运动方向设有若干口径从小到大的出币口2;
所述计数模块包括设置在各个滑道1中的红外传感器,各个红外传感器连接单片机实现计数。
所述输送模块中,格栅板13是一个带有若干格子的挡板,竖立设置,格子位于下方,分别与各个滑道1的入口对应,传送带7传送的硬币从通过各个格子进入所述滑道1,从而再次确保硬币单层铺展,同时实现对硬币分流或分道。
所述格栅板13的各个格子的高度为3mm,宽度为27mm,所述滑道1中,设置的出币口2的尺径依次为19mm和22mm,分别供五角和一角硬币下落,滑道1的出口端设置有一元硬币收集装置。
所述分离模块中,在滑道1上方设置有皮带结构5,利用皮带轮6带动皮带8运动,皮带8压着硬币带动一同前行。
所述分离模块中,靠近格栅板13的皮带轮6的轴承座为可动轴承座3。
所述输送模块中,辊子12的一端设置有可动轴承座3,以使得辊子12能够根据硬币的厚度上下运动而不会卡死。
所述可动轴承座3是在轴座本体的一端设置竖直的弹簧10,另一端通过螺栓11连接在架体上,使得轴座本体上下可动,进而带动辊子12或者相应的皮带轮6上下浮动。
所述分离模块中,在滑道1的入口处截面为圆弧结构,在格栅板13与滑道1入口之间设置有弹片装置9,弹片装置9包括直线体93,在直线体93的前端即靠近格栅板13的一端设置有对称的弧形弹片一91,在直线体93后端即靠近滑道1入口的一端设置有对称的弧形弹片二92,直线体93设置在相邻的滑道1之间,在相邻弹片装置9的弧形弹片一91的作用下,引导硬币从滑道1入口的正中央进入。
所述分离模块中,在皮带8上设置有弹簧压紧装置,通过向皮带8施压,使得皮带8压紧硬币,所述弹簧压紧装置的一端通过横向支架14连接在滑道1两侧的架体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压在运行于下方的皮带8上的压带滚轮17,弹簧压紧装置包括连接轴,连接轴上设置轴套和以弹簧紧定装置16安装于轴套上的压紧弹簧15。
所述计数模块中,传感器布置口18位于滑道1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硬币的厚度利用格栅板将硬币单层化并实现分流,使硬币能逐个进入各个滑道。
(2)在每一个滑道入口处采用圆弧滑道及弹簧垫片,使硬币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
(3)在每个滑道的上方设置皮带轮,既利用皮带与硬币的摩擦力为硬币的滑行提供动力,又可以确保硬币一直处于预定。
(4)在皮带轮处使用可动轴承座,避免了滚轮的意外卡死。
(5)在滑道中的各个皮带上设置了弹簧压紧装置,避免了因皮带与硬币的接触不足、摩擦动力不够,而使硬币出现停留在滑道中的现象。
(6)在硬币分离的过程中,利用传感器对滑道的不同段硬币进行计数,并结合单片机技术对一元、五角、一角硬币的数量进行统计。
本发明的推广价值如下
(1)为提高分离硬币的效率,设置了六条完全相同的并行滑道,而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可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滑道数量,以保证工作效率。
(2)可以大量投入到银行、公交公司、超市等大量使用钱币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输送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格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分离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7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