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径圆筒双抛头内壁抛丸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66948.8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显著;孙健宇;解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显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3/16 | 分类号: | B24C3/16;B24C3/08;B24C7/00;B24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 双抛头 内壁 抛丸 | ||
1.一种大径圆筒双抛头内壁抛丸机,它由主支撑装置、副支撑装置、主梁、抛头小车移动装置、主梁悬臂支承装置、除尘风管对接装置、除尘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组成。
2.主支撑装置由主支撑铰轴座(1)、铰轴(2)、外筒定位套(3)、上外筒(4)、内筒(5)、液压管(6)、除尘箱(7)、电控箱(8)、电机减速机(9)、液压缸(10)、外管筋板(11)、油缸销轴(12)、油缸座(13)、上外筒底座(14)、支撑底盘(15)、滚轮限位板(16)、轨道(17)、轴承座(18)、内筒定位套(19)、下外筒底板(20)、油缸支架(21)、下外筒(22)、轮(23)、主动长轴(24)、液压泵站(25)、耳板(26)、主梁连接板(27)、连接板加强筋(28)、连轴节(30)、除尘风管(31)、风管夹子(32)、底盘加强筋(33)、底盘框架加强筋(34)、被动短轴(35)、内筒上圆板(37)、轴承座板(4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撑底盘(15)是一个方形铁板,上外筒(4)通过外管筋板(11)与上外筒底座(14)相焊接,又通过螺栓与支撑底盘(15)连接,上外筒(4)的上方通过螺栓与外筒定位套(3)连接,内筒(5)可在上外筒(4)内由液压油缸驱动上下伸缩,还可左右旋转,内筒(5)的上端焊接有内筒上圆板(37),内筒上圆板(37)上有一圆孔,液压缸(10)的上端通过液压缸(10)的上端螺纹连接,主支撑铰轴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内筒上圆板(37)上,主梁连接板(27)通过铰轴(2)与主支撑铰轴座(1)铰轴连接,主梁连接板(27)通过连接板加强筋(28)与主梁(29)焊接连接,支撑底盘(15)下面焊有底盘框架加强筋(34),支撑底盘(15)的下面通过底盘加强筋(33)与下外筒(22)焊接,下外筒(22)与上外筒(4)的连接必须同轴度,内筒(5)的下端通过螺栓与内筒定位套(19)相连接,以确保内筒(5)在上外筒(4)内上下滑动,液压缸(10)的下端通过油缸销轴(12)与油缸座(13)连接,油缸座(13)与油缸支架(21)相焊接,油缸支架(21)焊接在下外筒底板(20)上,下外筒底板(20)与下外筒(22)相焊接,下外筒(22)的上面开有一个圆孔,液压管(6)由此通过,液压管(6)的一端连接液压缸(10),一端连接液压泵站(25),液压泵站(25)固定在支撑底盘(15)上,支撑底盘(15)的四个角,每个角焊接有两个轴承座板(40),轴承座(18)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座板(40)上,轮(23)、通过平键与主动长轴(24)相连接,通过轴承座(18)固定在轴承座板(40)上,主动长轴(24)是由两段组成的,之间由连轴节(30)相连接,主要是为了防止焊接的四个轴承座板(40)同轴度不好而设计的,主动长轴(24)的另一端安装一个驱动的电机减速机(9),电机减速机(9)通过螺栓与耳板(26)相连接,耳板(26)焊接在支撑底盘(15)上,在支撑底盘(15)的另一端有两个被动短轴(35)与轮(23)通过平键连接,通过轴承座(18)固定在轴承座板(40)上,滚轮限位板(16)安装在支撑底盘(15)的下方和轮(23)的上方之间,滚轮限位板(16)有三个脚分别与轨道(17)焊接,将轮(23)限制在轨道(17)与滚轮限位板(16)之间很小的空间内移动,防止移动太远造成事故,两根轨道(17)的一端坐落一个除尘箱(7),除尘箱(7)的如风口与除尘风管(31)通过风管夹子(32)相连接,除尘风管(31)的另一端与风管弯头(55)相连接,电控箱(8)固定在支撑底盘(1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显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显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669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