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物皮脱细胞基质敷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所得的敷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41204.0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7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柳轶男;杨新广;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40 | 分类号: | A61L15/40;A61L1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38 | 代理人: | 王莹,于宝庆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德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细胞 基质 敷料 制备 方法 以及 所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皮脱细胞基质敷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所得的脱细胞基质敷料。
背景技术
诸如烧伤、创伤、褥疮、糖尿病足、下肢溃疡等慢性伤口的愈合与创面修复一直以来是临床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市场常用的高端湿性敷料有水胶体、藻酸盐型填充敷料等。水胶体敷料的缺点在于不适用于渗出液较多的伤口以及有死腔或潜行深度的伤口;藻酸盐型填充敷料的缺点是不适用于干燥结痂伤口。
良好的创面覆盖物可以营造适宜组织修复的微环境。因此,近些年研究者一直在寻求一种更优良的创面敷料。1985年,Heck等在The Journal of Trauma上报道应用异体真皮作为自体表皮的真皮支架,两者复合后移植于烧伤切痂创面,获得了良好的创面修复的效果,并有效抑制瘢痕增生。1995年,Livesey等首先报道了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方法。以往常见的脱细胞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如碱法、高低渗法),去垢剂法(如离子去垢剂、非离子去垢剂、两性离子去垢剂),生物学方法-酶法(如核酸酶、胰酶、中性蛋白酶),溶剂法(如醇类、丙酮、TBP),物理学及其他方法(如压力、电穿孔、灌注法、组织梯度压力、超临界流体、搅拌)。通常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胰蛋白酶和EDTA去表皮、TritonX 100(中性蛋白酶/曲拉通)和高渗盐水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脱细胞、戊二醛交联等。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去除了表皮和细胞成分,保留了细胞外基质的弹性纤维与胶原网状支架,免疫原性大大降低,成纤维细胞顺着真皮基质的规则结构进行重建,避免了纤维混乱无序的排列,因而避免了瘢痕的形成。
已有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去抗原不彻底,移植后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NA/RNA的去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处理过度,过多的采用生物试剂与有机试剂对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胶原纤维结构与性能产 生不良影响。
中国专利CN 103520773B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移植的脱细胞真皮材料,通过反复冻融处理以脱除细胞,降低真皮的免疫原性。研究发现,冻融技术仅能将细胞破碎,并不能有效脱除。由此可见,细胞脱除问题,目前仍是制约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制备以及应用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皮脱细胞基质敷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皮脱细胞基质敷料。
本发明提供的动物皮脱细胞基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动物皮的断层皮片经过病毒灭活步骤、脱脂步骤、脱毛步骤以及脱细胞步骤制得,其中,所述脱细胞步骤包括多次冻融步骤以及所述多次冻融步骤之后的脱细胞溶液脱细胞步骤,其中,所述冻融步骤中,冷冻温度为-70℃~-90℃,冷冻时间为5~15小时;所述脱细胞溶液脱细胞步骤中,所述脱细胞溶液包含质量浓度为0.01%~0.2%的胰酶、质量浓度为0.1%~1.0%的硫酸铵以及质量浓度为0.01%~0.2%的脱脂剂,所述断层皮片与所述脱细胞溶液的质量比为1:6~1:10。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脱细胞溶液包含质量浓度为0.01%~0.09%的胰酶、质量浓度为0.5%~1.0%的硫酸铵以及质量浓度为0.05%~0.15%的脱脂剂。所述断层皮片浸泡于所述脱细胞溶液中10~60分钟。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脱脂剂选自平平加、Triton X-100、十二烷基氨基丙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多次冻融步骤于所述病毒灭活步骤之前进行,或穿插于所述病毒灭活步骤、脱脂步骤、脱毛步骤之间进行。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病毒灭活步骤为将所述断层皮片置于病毒灭活溶液中浸泡10~60分钟,所述断层皮片与所述病毒灭活溶液的质量比为1:6~1:10,所述病毒灭活溶液包含质量浓度为0.01%~0.2%的过氧乙酸和质量浓度为0.1%~1.0%的氯化钠,优选地,所述病毒灭活溶液包含质量浓度为0.01%~0.07%的过氧乙酸和质量浓度为 0.1%~0.5%的氯化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41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消毒结构
- 下一篇:抗感染医用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