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减振用激振器以及包括其的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8097.X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4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丰;周文建;张思明;胡旭钢;陈鹏;叶林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6B1/16 | 分类号: | B06B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陈姗姗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减振 根连接 激振器 减振装置 反向运转 偏心块组 壳体 电机 大输出力 定向输出 同轴设置 无极调节 动力源 输出力 轴传动 申请 支撑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动减振用激振器以及包括其的减振装置,所述主动减振用激振器包括壳体、电机、支撑于壳体上的两根连接轴;电机作为动力源,其与两根连接轴传动连接;两根连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偏心块组,两根连接轴同轴设置且反向运转,以带动分别位于每根连接轴上的偏心块组反向运转。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上述主动减振用激振器。本申请提供的主动减振用激振器以及包括其的减振装置具有大输出力特性、方便对输出力进行无极调节;并且能够实现力的定向输出。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激振器,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减振用激振器以及包含其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主动控制的激振器多为电磁式激振器,但电磁式激振器输出力小且散热性能不好,主要用于水泵等中小型设备的振动消减,不能满足船体和大型低速柴油机减振的使用要求。
现有的机械式激振器多采用单轴结构和双轴结构,其中单轴单偏心块结构,无法调节输出力。单轴双偏心块结构的机械式激振器普遍采用在偏心块上打孔并插入固定销的方式调节输出力,输出力的调节受限,不能实现无极调节,单轴结构的激振器均不能实现输出力的定向输出。现有的双轴结构的激振器采用两个并排平行的连接轴分别安装两个偏心块,可以实现输出力定向输出,但是偏心块的尺寸受连接轴布置形式限制不能太大,激振力输出范围窄;而且其在进行输出力调节时,需打开壳体进行手动调节,调节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做出了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动减振用激振器,其包括壳体、电机、支撑于所述壳体上的两根连接轴;所述电机作为动力源,其与所述两根连接轴传动连接;所述两根连接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偏心块组,所述两根连接轴同轴设置且反向运转,以带动分别位于每根连接轴上的偏心块组反向运转。
优选,所述偏心块组包括贴合设置的第一偏心块和第二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与其所在的连接轴固接;所述第二偏心块上设置有止动件,所述第二偏心块在锁紧状态下通过止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
当所述第二偏心块在锁紧状态下,转动所述第一偏心块以调节所述第一偏心块和所述第二偏心块之间的夹角。
优选,所述止动件为止动螺栓;所述第二偏心块与所述壳体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圆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圆孔配合的第一螺纹孔,所述止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以对所述第二偏心块锁紧和解锁;
当所述止动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偏心块和所述壳体时,所述第二偏心块处于锁紧状态;当松开所述止动螺栓时,所述第二偏心块处于解锁状态。
优选,在所述第二偏心块上、所述第二偏心块与所述第二偏心块相对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滑道,所述弧形滑道与所述第二偏心块同心,弧形滑道内设置有能够在其内部滑动的滑块;
在所述第一偏心块上、在所述弧形滑道对应位置设置有连接机构,当两个偏心块之间的夹角调节至设定值后,解锁所述第二偏心块,所述连接机构与弧形滑道内的滑块连接压紧,实现两个偏心块的贴合固定。
优选,所述连接机构为锁紧螺栓;所述第一偏心块上、在所述弧形滑道对应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锁紧螺栓的第二圆孔,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圆孔配合的第二螺纹孔,通过所述锁紧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偏心块和位于所述第二偏心块上的滑块。
优选,两个偏心块组运转至特定位置时实现力的定向输出,包括:
两个偏心块组运转至第一位置时,两个偏心块组产生的离心力叠加并呈现正弦特性;
两个偏心块组运转至第二位置时,两个偏心块组产生的离心力消减为零。
优选,主动减振用激振器还包括换向机构,其包括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反向运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18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