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02114.0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1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华林;刘艳雄;唐博;毛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8/16 | 分类号: | B21D28/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消除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冲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精冲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精冲的模具结构与普通冲裁相比,模具结构上增加了压边圈与反顶板,并且凸凹模间隙极小(间隙=1%料厚),凹模刃口带有圆角。传统的板料精冲冲裁过程为:凸模接触材料前,压边圈将材料压紧在凹模上,在凸模压入材料的同时,利用反顶板将材料压紧,从而使剪切区内的金属处于三向静水压应力状态,材料以纯剪切变形的方式进行冲裁。
精冲件的断面特征包括塌角、光亮带和毛刺。塌角是普通精冲的固有现象,它是板料进入凹模时凹模刃口附近的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及流动而产生,它是评价精冲零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塌角的测量指标有塌角高度和宽度。
在板料的精冲成形工艺中,塌角缺陷明显。塌角的出现使零件的工作面积减小而消弱零件的使用性能。例如对于齿轮零件,塌角现象非常明显,从而降低了齿轮的有效使用厚度。例如对于采用厚度为5mm的板料精冲出的齿轮,塌角高度为1mm,那么齿轮有效承载厚度为4mm。如果有效承载厚度必须达到5mm,需要用6mm甚至更厚的板料进行精冲,从而不利于轻量化的发展。
目前解决塌角问题通常采用辅助工序如铣削加工去除塌角,或者通过反复工艺参数试验或者有限元模拟来减小塌角的大小。铣削加工延长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反复工艺参数试验或者有限元模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同样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和周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精冲机的精冲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凸模和压边圈,所述下模包括凹模和反顶板,将一板料放置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
步骤S2,精冲机控制所述压边圈以压边力压紧所述板料,所述反顶板以反顶力顶住所述板料,所述凸模以冲裁力对所述板料进行冲裁,形成零件的塌角;
步骤S3,在所述塌角形成后,所述精冲机控制所述凸模以反顶力顶住所述板料,所述反顶板以冲裁力挤压所述板料,减小或消除所述零件在所述凹模一侧的所述塌角;
步骤S4,所述精冲机控制所述反顶板以反顶力顶住所述板料,所述凸模以冲裁力对所述板料进行冲裁,完成所述零件的精冲落料,得到精冲成形的精冲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凸模的反顶力与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反顶板的反顶力相等。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反顶板的冲裁力与所述步骤S2中的所述凸模的冲裁力相等。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与传统的板料精冲成形方法相比,有效的减小了塌角的尺寸,提高了零件的质量,与目前解决塌角问题的两种方法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精冲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精冲成形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使用图3所示方法得到的精冲件示意图。
附图中:1.凸模;2.压边圈;3.板料;4.凹模;5.反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减小或消除塌角的精冲成形方法,其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1,如图1所示,精冲机的精冲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包括凸模1和压边圈2,凸模1的下端插入压边圈2中部的凸模通过孔中(凸模1的下端可穿过凸模通过孔),压边圈2的下面设有凸起的压齿(用于压紧板料3);下模包括凹模4和反顶板5,反顶板5的上端部位于凹模4的反顶孔中(反顶板5的上端部可穿过反顶孔);将一板料3放置于上模和下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302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
- 下一篇:一种内高压成型管件冲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