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套密封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1990.1 | 申请日: | 201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0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童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蓝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桃***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密封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化装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套密封圈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锂电池中涉及了一种铜铝极柱。如图1所示,为铜铝极柱的剖视图,铜铝极柱包括头部与杆部,铜铝极柱的杆部外表面设置有环形槽口。为了装配需求,现要在铜铝极柱上外套密封圈,密封圈所处的位置是在环形槽口的下方。
现对铜铝极柱与密封圈之间的装配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人先对密封圈进行扩展,然后套入铜铝极柱中,最后将密封圈拨到合适的位置。采用人工安装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且工作效率低下。此外该步骤因为环形槽口的设置,工人在安装过程中,会容易将密封圈卡在环形槽口内,导致工作效率更加低下。现针对铜铝极柱设计一种自动套密封圈装置,能够自动将密封圈安装到铜铝极柱上的合适位置,能够自动检测装配好后的产品是否合格,并在合格产品上打上产品编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套密封圈装置,能够代替人工将密封圈安装到铜铝极柱上,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套密封圈装置,包括提供运动动力的动力装置、翻转机构、密封圈组装机构、检测机构、激光打标机构、以及结构相同的上料机构与放料机构,所述的上料机构与翻转机构的首端连接,所述的密封圈组装机构上连接有放置有大量密封圈的震动盘,所述的密封圈组装机构与翻转机构的末端连接,所述的翻转机构通过检测机构与激光打标机构连接,所述的激光打标机构与放料机构连接;
将铜铝极柱的头部朝上规则排列在上料机构上,并由上料机构运送至翻转机构的首端,翻转机构将铜铝极柱翻转后到达翻转机构的末端,此时铜铝极柱的杆部朝上,同时密封圈在震动盘的作用下规则排列后运送到密封圈组装机构,密封圈组装机构将密封圈装配到铜铝极柱上,完成密封圈装配的铜铝极柱依次通过检测机构与激光打标机构后进入放料机构。
所述的上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的、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双行轨道,所述的双行轨道上安装有多块搁置板,动力装置可带动搁置板沿着双行轨道移动,所述的搁置板上规则排列有与铜铝极柱的杆部结构相对应的圆孔,所述的搁置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横梁,所述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的第一导轨上安装有能在动力装置驱动下来回移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气缸上安装有与气泵连接的吸附探头,所述的翻转机构的首端位于第一横梁端部的下方;铜铝极柱安置在圆孔上,所述的吸附探头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沿着第一导轨移动至预定位置,第一气缸驱动吸附探头下降将搁置板上的铜铝极柱吸附在吸附探头上,并由动力装置以及第一气缸带动铜铝极柱运动到翻转机构的首端放置。铜铝极柱的杆部穿过通孔,此时铜铝极柱的头部朝上,通孔限制了铜铝极柱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若将铜铝极柱的杆部朝上放置则不容西对其位置进行限位,且铜铝极柱的杆部横截面的面积较小,不便于吸附探头的运送。
所述的翻转机构包括旋转轴、位于翻转机构首端的搁置架以及位于翻转机构末端的装配架,所述的旋转轴、搁置架、装配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的旋转轴位于搁置架与装配架之间,所述的旋转轴上外套有齿轮,所述的搁置架与齿轮之间设置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二气缸一端与搁置架固定连接,第二气缸的另一端与齿条连接,所述的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的装配架在第二气缸的作用下实现绕旋转轴翻转。翻转机构的设置是将头部向上的铜铝极柱进行翻转,使得铜铝极柱的杆部向上,配合密封圈组装机构进行密封圈的装配。
所述的密封圈组装机构包括横置在翻转机构上方的第二横梁与密封圈安放台,所述的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的第二导轨上安装有第三气缸,所述的第三气缸上固定有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夹抓组件,所述的密封圈安放台通过倾斜设置的通道与震动盘连接,所述的夹抓组件沿着第二导轨移动到第二横梁的一端时恰好与密封圈正对,所述的夹抓组件沿着第二导轨移动到第二横梁的另一端时正对翻转机构的末端;密封圈通过震动盘归置整理后通过通道滑落至密封圈安放台,由夹抓组件将密封圈运送至翻转机构的末端并将密封圈装配到铜铝极柱上。振动盘将密封圈归置整齐后传送到密封圈组装机构,密封圈组装机构将密封圈装配到铜铝极柱上,完成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蓝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蓝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19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表机芯齿轮装配自动化生产线
- 下一篇:一种小功率LED射灯模组线路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