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0312.3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4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荣守范;杨鹏辉;朱永长;焦仁宝;刘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B02C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007 黑龙江省佳***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复合 镶铸鄂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鄂板是鄂式破碎机上的重要零件,也是破碎机上消耗最大、最容易损坏的零件。目前,国内破碎机使用的各种型号的传统鄂板,大多都是采用中碳合金钢、高锰钢或高铬铸铁。现役鄂板中无论使用何种材料都不能满足既有高韧性又有高耐磨性的性能要求,使用过程中容易在产生断裂或者快速磨损等。
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颚板生产工艺方法,由于耐磨工作层表面采用了高铬铸铁,衬层用低合金钢材质制作,即发挥了工作层高铬铸铁耐磨性好的作用,也发挥了衬层材料韧性强的特长。同时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鄂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断裂或快速磨损等现象,但由于鄂板工作时物料的下落不规则性和受力的不均匀,使鄂板工作层的两端较中间部分过快的磨损,形成一个凸面(如图1所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精度,更换鄂板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仅增大了成本,而且增加了鄂板因报废而反复安装或检修的时间,生产效率低,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及其制备方法,将高韧性的低合金钢和高耐磨性的中碳中铬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传统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强韧结合的优良综合性能材料,较好的解决硬度与韧性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在工作层的两端镶铸一种钢结合金,有效解决了“凸面”问题,使原有鄂板工作层两端的耐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证了加工精度,同时也提高了鄂板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包括通过双金属复合界面层复合的中碳中铬钢层和低合金钢衬层,所述中碳中铬钢层内填充有钢结合金。
上述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两个浇注系统,先在型腔内放入经过预热的钢结合金,然后在工作层浇口处浇入中碳中铬钢,当金属液达到双金属复合界面或稍下在一点时(可在复合界面处设有的溢流口中观察到),根据铸件大小,间隔10-110秒后,采用雨淋式浇注系统在衬层浇口处浇入低合金钢,并在中碳中铬钢底部放置激冷材料。
其中,激冷材料放置在双金属复合界面以下,根据铸件大小,放置在鄂板结合部位以下的两侧或四周。
其中,所述钢结合金预热的温度为250-450度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双液金属复合铸造技术和镶铸技术生产鄂板,将高韧性的低合金钢和高耐磨性的中碳中铬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传统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强韧结合的优良综合性能材料,较好的解决硬度与韧性的矛盾,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工作层的两端镶铸一种钢结合金,使原有鄂板工作层两端的耐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保证了加工精度,同时也提高了鄂板的使用寿命,不仅节约了大量资源,而且减少了颚板因报废而反复安装或检修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符合低碳环保理念,为先进抗磨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实用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原双液双金属复合铸造颚板使用后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金属复合鄂板的成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金属复合铸造鄂板的铸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金属复合铸造鄂板的铸造装置的左视图。
图中,1-用于浇注衬层的雨淋式浇注系统;2-工作层的浇注系统;3-中碳中铬钢层;4-低合金钢衬层;5-双金属复合界面,6-钢结合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包括通过双金属复合界面层5复合的中碳中铬钢层3和低合金钢衬层4,所述中碳中铬钢层3 内填充有钢结合金6。
如图3-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三金属复合镶铸鄂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270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