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83430.0 | 申请日: | 201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潘阳;王立建;柳建国;吴剑波;黄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5/08 | 分类号: | E21F15/08;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井 采空区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开采出矿石之后在矿山中留下的采空区,常常需要进行填充。采空区填充 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主要有两类:
1)将胶凝材料与填充料(土料、尾矿泥砂、以及碎石等)拌合形成均质 的、高流动度的混合料浆体,采用完全借助重力使混合料浆体自行流动、经管 道输入至采空区的输送方式进行充填。采用这种技术,因混合料浆体的含水量 大,所形成的固化体孔隙率大、抗压强度低;因此,在满足同样固化体强度的 条件下,固化剂的掺量比低含水量的混合料需要的固化剂用量大;且为了达到 在重力下自流的要求,要求混合料中的含水量足够高,而为了保证高含水量的 混合料在传输过程不发生离析沉淀,必然要增加一些可维持混合料流动性而对 固化体强度无贡献的外掺剂;这些特点必然增加了固化剂的经济成本;且经一 定时间输送后沉积在输送管壁上的沉积物会硬化而堵塞管道,增加了清理维护 检修的成本。
2)将固化剂与填充料制备成膏状的砂浆,通过泵送输入至采空区进行充 填。该技术因采用泵送装置为输送动力,虽然填充料的含固量有所提高,但含 水量仍然较高,同样存在前述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且输送效率有限,仅为 50-180m3/h。
总之,在现有技术中的采空区回填项目中,存在为保证固化剂与填充 料的混合料浆体的高流动性,混合料中含水量大、含固量低而导致的固化 剂成本高、回填过程中带入矿井过量水分而增加安全隐患、输送效率低等 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固 化剂与填充料的混合料浆体的高流动性,混合料中含水量大、含固量低而 导致的固化剂成本高、回填过程中带入矿井过量水分而增加安全隐患、输 送效率低等问题。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包括:
S1.将填充料和固化剂注入主体管道中;以及
S2.在主体管道中注入压缩空气,以利用压缩空气将填充料和固化剂传 输至填筑地,其中,填充料与固化剂在传输过程中充分混合以形成混合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还包括:
S3.将混合料摊铺于填筑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1还包括:
将固化剂与填充料初步混合后注入主体管道中,并使二者在主体管道 中充分混合;或者
将填充料与固化剂分别注入主体管道中,并使二者在主体管道中充分 混合;或者
将固化剂与填充料充分混合后注入主体管道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S3包括采用可移动的皮带运输机将混 合料传输并采用振捣装置将混合料摊铺于填筑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述矿井采空区的填筑方法还包括在主体 管道上增设至少一个二级压缩空气注压管,以向主体管道中注入压缩空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固化剂为粉体状态或浆体状态,并且固化 剂包括无机胶凝材料或者无机胶凝材料与化学外掺剂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固化剂与填充料的比例为10~60wt.%: 40~90w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主体管道中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 50-1500kN/m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浇注固化土中含固量为2~9wt.%,其中含 固量为混合料在105℃充分烘干后与原混合料中所含水的质量百分比;浇 注固化土以JG3021混凝土坍落度仪测得的塌落度为100~280mm;并且浇 注固化土以GBT_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测得的流动度为 105~150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填充料包括矿山开采产生的尾矿泥砂、矿 山开采产生的砂石、天然土料或砂石料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主体管道由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及有机材 料构成,内径为300~2000mm,最低输送长度为2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83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