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拉袢的测试装置以及拉袢性能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0795.7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卢军峰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试 装置 以及 性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空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拉袢的测试装置以及拉袢性能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采用万能试验机、力学拉伸机等对拉袢样品进行拉伸强度测试,拉袢上下方向为Y轴,左右方向为X轴,以上、下夹具夹持单个拉袢样品与拉索,或者两个对拉的拉袢样品,在Y轴方向,拉伸样品断裂后获得拉伸强度。这些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夹具夹持面积不足,不能覆盖高强度大件拉袢样品且很难夹持牢固,样品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明显,测试结果不准确;
2.拉袢受力方向单一,通常在拉袢样品X轴Y轴所在平面,不能模拟测试拉袢在不同受力角度(例如,样品受力面偏离拉袢样品X轴Y轴所在平面0-60°;样品受力方向位于X轴Y轴所在平面,偏离Y轴方向0-60°)下的性能;
3.拉伸测试设备昂贵,测试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拉袢的测试装置以及拉袢性能测试方法,以至少实现对拉袢能够进行不同角度下的耐拉力性能测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拉袢的测试装置,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二者之间设置有背景布,上横梁与下横梁设置于同一平面以使背景布展开成平面,并且下横梁可固定于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以使背景布与水平方向呈不同角度,拉袢固定在背景布上;以及一端与拉 袢连接的测力装置,测力装置的另一端连接至一施力装置,该施力装置用于向测力装置施加拉力。
根据本发明,还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横杆和两个第二横杆,其中,上横梁固定支撑在两个第一横杆之间,下横梁支撑在两个第二横杆之间,且下横梁在两个第二横杆的支撑位置是可移动的。
根据本发明,施力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定滑轮以及将驱动机构、测力装置和拉袢依次串联的拉绳,其中,拉绳在驱动机构与测力装置之间的绳段绕过定滑轮。
根据本发明,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或手拉葫芦。
根据本发明,测力装置为测力计。
根据本发明,上横梁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下横梁的延伸方向,并且背景布可沿上横梁和下横梁的延伸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背景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在0至45°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拉袢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在0至45°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定滑轮为可随拉绳与背景布的角度变化而旋转的滑轮。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测试装置的拉袢性能测试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拉袢固定在背景布上,并将拉袢与拉绳连接;
S20:根据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背景布所在平面之间的预设夹角调整拉袢在上横梁和下横梁上的相对位置,以及根据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背景布所在平面之间的对称轴之间的预设夹角调整下横梁相对于上横梁的相对位置;以及
S30:将测力装置串联在拉绳中并利用驱动机构拉动拉绳,直至拉袢或背景布破裂,停止测试并读取测力装置的数值。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10中,拉袢焊接至背景布的中心位置,并且拉袢通过卸扣与拉绳连接。
根据本发明,在步骤S20中,根据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进行 调整操作;
第一预设夹角为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背景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预设夹角为连接在测力装置与拉袢之间的拉绳的绳段,与拉袢的垂直于水平面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
根据本发明,第一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在0至45°之间,第二预设夹角的角度范围在0至45°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在本发明的用于拉袢的测试装置以及拉袢性能测试方法中,通过将背景布设置成可相对于上横梁和下横梁移动的背景布,并且将下横梁设置成可相对于上横梁移动的横梁,从而使得设置在背景布上的拉袢的受力方向可以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实现对拉袢进行不同角度下的耐拉力性能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测试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测试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见图1,对本发明测试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未经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