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0481.7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3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何长林;宋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38;E04G11/4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赵正寅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 楼板 连接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改善了现有剪力墙与楼板之间的施工缝漏浆问题。本发明包括剪力墙,板模板、侧向模板;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与剪力墙之间存在供侧向模板插入的间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有用于将侧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墙侧边的加固水平钢管;所述板模板与侧向模板交接的阴角处设有木枋。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缝漏浆问题,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不需要二次打磨修补,降低了工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钢模板施工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建筑业中出现的一种大型模板的施工工艺。大钢模板施工优势是相对以前的模板施工更能节省人力、节省工期和提高施工质量,节省了施工成本。但采用大钢模板施工的结构,通常是先浇筑墙体混凝土,后浇筑楼板,每一施工层在楼板的上下各有一道施工缝,特别是在楼板施工时,楼板与下层墙体接缝处极易产生漏浆的质量通病。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剪力墙、板模板、侧向模板;所述板模板的一端端部与剪力墙之间存在供侧向模板插入的间隙;所述板模板下方设有立杆;所述立杆上设有用于将侧向模板固定在剪力墙侧边的加固水平钢管;所述板模板与侧向模板交接的阴角处设有木枋。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内还设有海绵条。
再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水平钢管通过顶托对侧向模板进行固定;所述顶托与侧向模板之间设有木枋。
更进一步地,所述立杆顶部还设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板模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木枋。
另外,每根加固水平钢管由两根以上的立杆进行固定。
上述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先进行板模板的安装,在安装板模板时,在剪力墙和板模板之间预留一个侧向模板的厚度空间;随后将侧向模板安装在预留的空间内即可。
另外一种施工方式为:先进行板模板的安装,在安装板模板时,在剪力墙和板模板之间预留一个侧向模板的厚度空间;然后进行在空间内粘贴海绵条,随后将侧向模板安装在预留的空间内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缝漏浆问题,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不需要二次打磨修补,降低了工程成本。
本发明还能够实现快速安装固定并进行施工,模板安装快捷方便;另外,本发明的板模板、侧向模板均能够重复使用,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剪力墙,2-板模板,3-侧向模板,4-立杆,5-加固水平钢管,6-木枋,7-海绵条,8-顶托,9-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0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方箱空心楼盖芯模及其抗浮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脚手架刚性连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