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7076.1 | 申请日: | 2016-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7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军;王涛;汪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上德慧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06 | 分类号: | A61L31/06;A61L31/04;A61L31/00;A61L31/0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塑性 生物 活性 骨科 外部 固定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以野茶籽油和多聚异氰酸酯为载体,以玉米淀粉和超细活性炭粉为填料,以聚天冬氨酸和山梨醇为辅助剂,其中,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野茶籽油20‑40%、多聚异氰酸酯20‑40%、玉米淀粉10‑20%、超细活性炭粉10‑20%,聚天冬氨酸2‑5%、山梨醇2‑5%。该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透气性和安全性,且其不含国际严格控制的有毒有害致癌物及化学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当前建筑工业和交通业及意外事故的发展已使高能量的四肢、脊柱创伤发病率高达30%。目前对创伤急诊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采用木板、夹板、石膏、可塑性材料、绑带等简易工具固定。这些简易工具往往由于其固定不牢靠,不能有效稳定骨折疗养与治疗,使得在治疗及急救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二次创伤。
同时,现有的简易工具的透气性差,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并可能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伤害。此外,有些现有的简易工具含有有毒、有害、致癌等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型的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透气性和安全性,且其不含国际严格控制的有毒有害致癌物及化学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其以野茶籽油和多聚异氰酸酯为载体,以玉米淀粉和超细活性炭粉为填料,以聚天冬氨酸和山梨醇为辅助剂,其中,各成份的质量百分比为:野茶籽油 20-40%、多聚异氰酸酯 20-40%、玉米淀粉 10-20%、超细活性炭粉 10-20%,聚天冬氨酸 2-5%、山梨醇 2-5%。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
将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成份混合在一起而形成混合物:野茶籽油 20-40%、多聚异氰酸酯 20-40%、玉米淀粉 10-20%、超细活性炭粉 10-20%,聚天冬氨酸 2-5%、山梨醇 2-5%;
(2)微波温控合成
将上述混合物放入微波加热炉中,利用微波对其进行加热,控制加热温度为100-150℃,加热时间为30-50分钟,将上述混合物合成在一起而形成合成物;
(3)双锥研磨
将上述合成物在环境温度中自然冷却,冷却之后用双锥研磨机进行研磨,研磨成粒度为100-200目的颗粒,即得到可塑性生物活性骨科外部固定材料。
与现有的骨科外部固定材料相比,本发明的可塑性生物活性材料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产品可生物降解、高效环保、无毒、低碳、透气好、安全性好。
2、成本低,原材料亦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的简易工具在治疗及急救的过程中容易导致二次创伤的问题,发明人经过多年实验,开发出一种可塑性环境友好型生物活性材料。该生物活性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骨科外部固定、人塑异型模具、实验定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上德慧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上德慧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0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