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6790.0 | 申请日: | 2016-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钱振权;孙西科;郝大宝;谢东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C1/06;A01C1/08;A01C1/00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赵自强 |
地址: | 102100 北京市延庆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合 鳞片 繁育 方法 | ||
一种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百合种球的选取;(2)种球消毒;(3)打破休眠;(4)休眠过渡;(5)百合鳞片剥取;(6)剥取后伤口愈合;(7)草碳混拌;(8)温、湿度管控。本发明成本低、产量高,包括以下步骤百合种球的选取、种球消毒、打破休眠、休眠过渡、百合鳞片剥取、剥取后伤口愈合、草碳混拌和温、湿度管控,通过此方法进行百合种球繁育能在短时间内将原本30万粒的百合母球快速扩繁到1800万粒—2200万粒籽球,提高了繁育的产量,打破了国外百合种球籽球禁止进入我国的垄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合种球繁育方法,特别是一种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
背景技术
百合是单子叶纲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为无皮鳞茎地生抽茎型球根花卉,我国虽然百合资源丰富,全世界共有百合属植物94种,其中原产我国的达47种,但由于我国百合种球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每年要进口百合种球约1.8亿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百合种球的需求量也大幅上升。然而,百合的种球容易退化,病虫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百合的生产及市场需求。
目前百合繁育的主要途径有:1、鳞茎的自然繁殖,百合经过一年生长后,在地下部形成了新的鳞茎,对各种类型的鳞茎都可按其自然形态加以分割,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鳞茎体积大,只要条件适宜即能长成开花良好的新个体,但数量有限,不能成为繁殖种球的主要方法;2、籽球繁殖,如麝香百合等茎生根接近地面处会长出籽球,充分长大后,可取下进行种植,但量小费力;3、珠芽繁殖,卷丹等百合可以冲茎节叶腋中长出紫黑色的珠芽,珠芽由几枚肥厚的鳞片组成,它能自然生根长叶,充分长大后,可以自然脱落,如果将脱落的株芽栽于土中,很快就能形成小的植株,但繁育品种、量均少;4、组织培养繁殖,组织培养虽能很好的达到脱毒、快繁之目的,但生产投资大,技术水平、成本高。相对以上百合繁育中,鳞片繁殖是无性繁殖中常用的繁殖系数最高的办法,鳞片繁育技术是解决百合种球繁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百合鳞片剥取后数量可达12-26片,繁育时每一片鳞片的基部能产1-6粒籽球,充分长大后,可进行种植,但现有繁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鳞片腐烂率高、小子球再生、增殖低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投资少、成本低,可提高产量的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百合种球的选取:选取表面光滑、无发霉、无腐烂、周长在12-24cm的百合种球;(2)种球消毒:将步骤(1)中选取的百合种球放入广谱性杀菌剂中10-20分钟,然后再置于稀释至2000-4000倍高锰酸钾稀释液中1-5分钟,所述广谱性杀菌剂为稀释到1000-1500倍的甲基-1H-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溶液;(3)打破休眠:将步骤(2)消毒后的百合种球遮阴通风5-8小时后,放入设定温度为-1℃至-2℃的冷库40-60天即可打破休眠;(4)休眠过渡:在打破种球休眠后,将冷库温度调到2-4℃;(5)百合鳞片剥取:对步骤(4)后得到的百合种球从百合种球根基部由外向内将百合鳞片剥离,剥取6-8层;(6)剥取后伤口愈合:将剥离后的百合鳞片放到3-6℃,通风5-7天促使伤口进行愈合;(7)草碳混拌:将用水稀释到500-1500倍广谱性杀菌剂甲基-1H-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与丹麦品氏托普草炭土1:5000比例进行搅拌;(8)温、湿度管控:将步骤(7)搅拌后的丹麦品氏托普草炭土与百合鳞片进行2:1混拌后,放入铺设具有无菌聚乙烯膜的高密度聚乙烯框中,所述无菌聚乙烯膜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孔径为3毫米;将上述高密度聚乙烯框放入温度为20-25℃、空气湿度为60%的恒温室内,加热50-60天。
本发明一种百合种球鳞片繁育籽球方法技术方案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特征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未经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7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植物培养瓶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施肥喷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