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5925.1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晶;黄发灿;郑登忠;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65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血 因子 xiii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得率高、纯度高且生产周期短的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方法,包括血浆血球分离、病毒灭活、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FF层析柱、分装和冻干步骤,其中病毒灭活时加入助剂,在0~4℃环境下进行凝血因子XIII的分级沉降、溶解过程,加入不同的溶解剂对沉淀进行分级溶解,提高溶解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细菌滋生,提高凝血因子XIII得率和纯度。本发明提供的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提取效率高,每升血浆能提取10毫克以上的凝血因子XIII;制得的凝血因子XIII冻干制品中,凝血因子XIII纯度在90%以上;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在2天时间内即可完成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人类血液或哺乳动物血液为原料制备医用凝血因子XIII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凝血因子XIII(又称纤维蛋白稳定因子、纤维蛋白连接酶、转谷氨酰胺酶)是以酶原(A2B2四聚体,Mr≈320KD)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是正常凝血所必需的一种血浆蛋白酶,被激活后发挥转氨酶的作用,可催化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形成γ链二聚体以及大分子量的α链多聚体,增加血块强度,加速伤口愈合。
目前国内外的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主要从人血浆、酵母细胞中提取,还有从血小板、胚胎中提取,临床上使用时再经凝血酶催化,在Ca2+参与作用下,转变成具有活性的A2结构,催化纤维蛋白凝胶进一步共价交联成不溶的血纤维蛋白凝块。
凝血因子XIII制品可从人或动物猪血液中提取,我国是畜牧大国,养猪业规模较大,猪血资源十分丰富,由于生产工艺不够成熟,导致目前我国猪血的利用率很低。从猪血中提取FXIII既可以充分利用猪血资源,又可以减少因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FXIII的缺乏会导致迟发性出血、表面擦伤出血、皮下血肿、组织损伤出血、口腔粘膜和牙龈出血常见,更为常见的是运动损伤或肌肉注射引起肌肉血肿。此外,FXIII对治疗手术后伤口愈合紊乱、硬皮病、溃疡性结肠炎、伪膜性结肠炎等很有效。FXIII也是组织粘合剂的重要成分之一。
凝血因子XIII是一种糖蛋白,一般的凝血因子XIII的提取包括六个基本步骤,即血浆血球分离、病毒灭活、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FF层析柱、进行分装和冻干,最后经干热病毒灭活和钴-60辐照。但是上述工艺存在以下缺陷:
生产的过程中三次溶解的时间太长,这个过程中容易导致细菌等微生物繁殖,从而增加产品中热原等毒素的含量;溶解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活性损失,同时延长生产周期,增加成本;上述工艺制得的产品,纯度不高,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得率高、纯度高且生产周期短的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凝血因子XIII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抗凝血浆;
步骤2、向上清抗凝血浆中加入磷酸三丁酯和吐温-80作为病毒灭活剂,并加入助剂,进行S/D病毒灭活,得灭活后的血浆;
步骤3、将步骤2所得灭活后的血浆离心,取清液;
步骤4、将步骤3所得清液预冷至0~4℃,加入0~4℃的饱和硫酸铵溶液后,取沉淀;
步骤5、将步骤4所得沉淀用0~4℃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洗涤,将洗涤后的沉淀破碎并加入0~4℃的一次溶解剂并搅拌,取清液,所述一次溶解剂为氯化钾溶液;
步骤6、将步骤5所得清液预冷至0~4℃,加入0~4℃的乙酸体积分数为94%~96%的乙酸溶液至溶液pH为5.2~6.5后,加入硫酸铵固体至溶液饱和度为15%~20%,取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灿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9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