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7102.0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全;黄秋桦;王昌友;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何龙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常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用于固定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电 池组支架。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中,由多个电池单体进行串并联组成的特定大容量的 电池组作为动力源,这样的电池组为电动汽车的运转提供电能。
然而,现有的电动汽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行驶过程中存在 动力输出不稳定、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常(例 如灯光亮度变暗)等问题。
现有的观点是,上述情况是由于电池组运行一段时间后的性能 衰减以及不当的电池管理策略造成的供电不稳定引起的。因此,当 前的应对措施是,更换性能参数更加优良的电池组并对电池管理软 件进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电池管理策略。然而,采用上述措施改造 后的电动汽车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行驶过程中依然存在动力输出不 稳定、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常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支架,以使上述 问题得到改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支架,由热塑性塑 料构成,它包括:
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池正极端的 第一固定孔;
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正对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开设 有多个用于固定电池负极端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 孔一一对应;
多个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热 熔连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之所以电动汽车在工作一 段时间后,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动力输出不稳定、电子控制系统工作 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常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并非在于电池组的性 能衰减以及不当的电池管理策略,而是由于电池组支架的不当结构 导致。
电池组由多个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其中多个电池单体由电池 组支架安装固定。现有的电池组支架包括上下两块固定板,电池单 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上,而两块固定板之间则采用支撑 柱连接。支撑柱通过螺栓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上。
现有的电池组支架存在的问题在于,在汽车行驶一段时间以后, 由于行驶中的振动,造成连接支撑柱与固定板的螺栓松动。螺栓松 动使得汽车行驶中上下两块固定板之间产生微量的相对运动,从而 导致部分电池与集流板的接触时断时续,由此造成了供电不稳定。 供电不稳定最终导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动力输出不稳定、电子控制 系统工作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常等问题。
由于螺栓松动后,上下两块固定板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是微量 的,在检查中难以察觉。同时由于对车辆的检测都是在车辆静止的 条件下进行的,导致螺栓松动这一事实更难以被发现。
对上述事实的不知情,导致本领域研究人员认为电池组的性能 衰减和不当的电池管理策略是引起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自然,在 更换性能参数更加优良的电池组并对电池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后,车 辆经过一段时间的行驶,螺栓会再次发生松动,导致行驶过程中依 然存在动力输出不稳定、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 常等问题。
发明人在上述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电池组支架,其中 的支撑柱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不采用螺栓连接,而是采 用热熔连接。热熔连接使支撑柱和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之间的 连接更加稳固,有效杜绝了螺栓松动导致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 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大大改善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动力输出 不稳定、电子控制系统工作异常、附属设备工作异常等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
热熔连接由支撑柱的两端受热熔化后形成。
使支撑柱的两端受热熔化,相对于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 受热熔化,其加工过程更加简单、加工过程更可控、受热熔化的范 围更小,有利于保持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结构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热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霆(常州)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71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联聚烯烃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组和使用电池组作为电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