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芩的采收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81452.6 申请日: 2016-02-05
公开(公告)号: CN107041214A 公开(公告)日: 2017-08-15
发明(设计)人: 李琳;魏胜利;聂紫瑾;李永杰;刘容秀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主分类号: A01D91/04 分类号: A01D91/04;A01D91/02
代理公司: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5 代理人: 刘元霞,牛艳玲
地址: 100029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黄芩 采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黄芩的采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同时提高黄芩药材和茎叶产量及质量的采收方法,属于中药材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又名山茶根,在内蒙古固阳、山西和北京延庆、门头沟等地区,均有采集黄芩地上部分幼嫩茎叶,经炒制或蒸制加工为引用代茶饮的习惯。此外,黄芩的干燥根又是重要的大宗中药材,因此可以说黄芩是可以综合利用的药材资源。

由于黄芩药材价格平稳,在北京周边地区的黄芩种植中,作为黄芩茶原料的黄芩幼嫩茎叶已经成为历年产生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由于黄芩幼嫩茎叶只能在春季黄芩出苗后,夏季盛花前采收,时间短、产量低,如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黄芩幼嫩茎叶产量至关重要。同时,黄芩地下部分更是黄芩重要的经济部分,采集黄芩茶是否对其地下部分药材质量产生影响,这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的采收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黄芩茎叶和黄芩药材的产量及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黄芩的采收方法,该方法包括:于每年茎叶采收期连续2~3次采收黄芩茎叶,每次待黄芩地上茎叶部分高度达到20~40cm时进行采收;于当年药材采收期采收黄芩根。

进一步,黄芩茎叶的采收次数为3次。

进一步,每次采收时黄芩茎叶高度为20~30cm。

进一步,黄芩茎叶采收期为5~8月。

本发明所述黄芩茎叶为黄芩幼嫩地上部分,具体为黄芩植株距地面1cm以上的所有茎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相对以往采收时只采收1茬黄芩茎叶的方法,本发明多次连续收割黄芩茎叶的方法,有效提高了黄芩幼嫩茎叶的产量;更为意外的是,与同等地块、同等施肥、灌溉、光照等栽培条件下生长的黄芩药材相比,这种处理方法还意外提高了黄芩药材的产量和质量(提高了其有效成分含量)。经炒制或蒸制加工的黄芩茎叶可作为茶饮,黄芩的干燥根又是重要的大宗中药材,本发明方法一举两得,同时提高黄芩茎叶和药材的产量及质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黄芩茎叶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选地:在延庆黄芩基地,选择一定面积土层深厚(大于60cm),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阳光充足的2年生黄芩栽培地。

划畦:将选好的黄芩栽培地分为四份,记做①-④号地,其中①号地在其生长周期内只采收极少量茎叶(作为含量测定的样品),为对照区;②-④号地在其生长周期内采收黄芩茎叶,为处理区。

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于5月初黄芩出苗时进行,以确保株行距为15cm×25cm。

2、除草:全年共除草3次,垄内采用人工或用锄除草,黄芩周边草用手拔除,第一次是早春苗高15cm以前,第二次封垄前,第三次是在杂草的种子成熟前。

3、灌溉:在黄芩幼苗期(5月中旬)、现蕾期(7月中旬)及施肥后浇水,共四次。

4、排水:黄芩种植地周围及地势低洼处要提前挖排水沟,排水沟深度为50cm,确保不留有积水,防止烂根。

5、追肥:封垄后至开花期(6月中下旬至8月初),施用Ca、Fe、Zn三种微量元素配比为2:4:2的肥料,常量66.7kg/亩,共两次。在垄沟内开沟,将配制好的肥料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盖好肥料。

具体采收方法如下:

处理区茎叶采收:

第一次采收:待黄芩茎叶高度达到25cm时,收割②、③、④号地的黄芩茎叶;

第二次采收:待黄芩茎叶高度达到25cm时,收割③、④号地的黄芩茎叶;

第三次采收:待黄芩茎叶高度达到25cm时,收割④号地的黄芩茎叶(所述黄芩茎叶见图1所示)。

对照区茎叶采收:

待黄芩茎叶高度达到25cm时,采收①号地的黄芩茎叶总量的1%。

采收药材:

于当年土地上冻前采挖对照区和处理区的黄芩药材。

产量及质量评价:

将①-④号地采收的黄芩茎叶挑选其中的嫩尖和嫩叶,用炒制的方法将其加工成黄芩茶,测定指标性成分含量并计算黄芩茶产量;

将最终采收的黄芩药材,测定指标性成分并计算药材产量。

结果见表1-3。

表1不同处理下黄芩茶和黄芩药材产量及经济效益对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未经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