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纺制备光催化型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8643.9 | 申请日: | 201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6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镇江;张运博;张猛;孟阿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9/10 | 分类号: | D01F9/10;D01F9/08;D01D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41 | 代理人: | 郝团代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光催化 zno ag 复合 纳米 纤维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纺丝法制备ZnO/Ag复合纳米纤维,属于材料合成与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ZnO为n型半导体,可作为光催化材料。与其他光催化材料相比,ZnO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无毒,价廉和具有较高的光量子效率等。纳米ZnO在日光,尤其是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在水和空气(氧气)中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同时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空穴可以激活空气中的氧使之变为具有极高化学活性的活性氧,其能与大多数有机物(包括细菌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H2O和CO2,因此纳米ZnO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易复合,导致ZnO光催化效率降低。将Ag与ZnO复合,Ag可作为电子受体,将ZnO产生的光生电子及时导走,从而降低其光生电子和空穴再次复合的几率,提高其光催化效率。静电纺丝是一种设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控的纤维制备工艺技术,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实现形貌均匀、长径比大、比表面积高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制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K90)为模板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Zn(NO3)2·6H2O,AgNO3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光催化型ZnO/Ag复合纳米纤,实现了光催化型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制备,为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污水治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按质量比为DMF:PVPK90:Zn(NO3)2·6H2O=10:1:1,依次将PVPK90、Zn(NO3)2·6H2O溶解于DMF中,然后向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4%,浓度为2mol·L-1的AgNO3溶液,得混合液A。
(2)以A为纺丝溶液,在温度为30℃,湿度为20%的条件下,控制纺丝电压为29kV,接收距离为12cm,进料速率为1ml·h-1,电纺制备前驱体纤维。
(3)将前驱体纤维置于鼓风干燥箱中,80℃下干燥1h,再置于马弗炉中,以1℃·min-1的速率升温至500℃,保温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ZnO/Ag复合纳米纤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图2为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X-射线(XRD)图谱。
图3为以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为光催化剂,光强度为5.1mW·cm-2的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降解甲基橙、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其降解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4为以实施实例1所制备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为光催化剂,光强度为0.5mW·cm-2的氙灯为模拟日光光源降解甲基橙,其降解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5为实施实例2所制备的ZnO/Ag复合纳米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
以下结合实施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实例1
(1)依次将0.6g PVP K90、0.6g Zn(NO3)2·6H2O溶解于6g DMF中,其体积为6.2mL,再向其中加入134μL浓度为2mol·L-1的AgNO3溶液,得混合液A。
(2)以A为纺丝溶液,在温度为30℃,湿度为20%的条件下,控制纺丝电压为29kV,接收距离为12cm,进料速率为1ml·h-1,电纺制备前驱体纤维。
(3)将前驱体纤维置于鼓风干燥箱中,80℃下干燥1h,再置于马弗炉中,以1℃·min-1的速率升温至500℃,保温4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得到ZnO/Ag复合纳米纤维,其SEM照片见图1,XRD图谱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6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