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43166.0 申请日: 2016-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6993571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1
发明(设计)人: 李琪;张景晓;孔令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54 分类号: A01K61/5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100 山东省青***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牡蛎 人工 催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岩牡蛎(Crassostrea nippona)隶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牡蛎科、巨蛎属,为广温性种类,自然分布于日本和韩国沿海,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是具有较高济价值的优良品种。岩牡蛎成体主要生活在潮下带至20 m深的浅海区,产卵期一般在8-9月,且有分批多次产卵排精的特点,因而使岩牡蛎在夏季体内糖原含量仍能维持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口感风味,可弥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夏季产卵后不能上市的市场空缺,因此又称“夏牡蛎”。在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岩牡蛎人工育苗和养殖等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建立起规模化人工苗种生产技术,岩牡蛎产品仍以采捕野生群体为主,因而导致岩牡蛎自然资源量逐年下降,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我国山东、辽宁等地浅海面积广阔,具备岩牡蛎生存的自然条件。引进岩牡蛎这一优良品种,在我国开展人工繁殖及增养殖,对于有效利用我国浅海资源,开发养殖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岩牡蛎人工育苗技术还不成熟,关键问题是获取成熟精卵较为困难,人工授精无法开展。采用传统的解剖受精及物理化学催产方法不仅容易对亲贝造成损伤,并且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幼虫存活率都较低,影响育苗成功率。

本发明通过从日本引进岩牡蛎成贝,通过研究岩牡蛎的繁殖习性,建立了一种岩牡蛎的人工催产方法,可以大规模获得岩牡蛎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可以大规模获得岩牡蛎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筛选壳高15-20 cm的岩牡蛎作为亲贝,在常温下进行亲贝蓄养,蓄养期间饵料投喂以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为主,辅助投喂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当水温上升至26-27°C,岩牡蛎亲贝性腺指数发育至50-60%时进行人工催产。岩牡蛎催产前,挑选性腺发育指数70%以上的长牡蛎雌性个体,解剖获取卵巢组织,制备不含卵子的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将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均匀撒于岩牡蛎亲贝四周,30-120 min后岩牡蛎亲贝即可产卵排精。

本发明用于岩牡蛎催产的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简单易得,不对岩牡蛎亲贝造成损伤,能有效诱导岩牡蛎产卵、排精,岩牡蛎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90%以上,幼虫存活率高,解决了岩牡蛎成熟精卵难以获取的育苗关键问题,能使岩牡蛎育苗达到稳产高产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操作时,首先于5月筛选规格适宜的岩牡蛎亲贝,一般选择壳高为15-20 cm健康有活力的个体作为亲贝,在常温下按1个/m3的密度进行蓄养,亲贝蓄养期间饵料投喂以小新月菱形藻为主,辅助投喂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7月下旬水温上升至26-27°C时,亲贝发育成熟,性腺发育指数达50-60%,准备人工催产。催产水温与亲贝蓄养水温保持一致。

选择性腺发育指数70%以上的长牡蛎个体,用解剖刀轻轻划破长牡蛎性腺组织,再用滴管吸取少量性腺组织成分置于滴有海水的载玻片上进行观察,若性腺组织呈颗粒状迅速散开则为雌性。将长牡蛎雌性个体卵巢置于孔径为25-30 μm的筛绢上,用拇指推压,使卵巢组织液流出。平均每100 g长牡蛎卵巢组织加500 mL海水进行过滤,获得不含卵子的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将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均匀撒于岩牡蛎亲贝四周,30-120 min后岩牡蛎亲贝陆续在水泥池中产卵排精。经此法对岩牡蛎进行人工催产,可获得大量成熟精子和卵子,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90%以上。岩牡蛎幼虫和稚贝的培育方法与长牡蛎相似。

本发明的方法以壳高、性腺发育指数为指标筛选亲贝,在水温26-27°C时采用长牡蛎卵巢组织滤出液进行诱导,可以有效地进行岩牡蛎的人工催产。

通过连续二年育苗试验,已经研究出岩牡蛎规模化人工育苗的技术方法,特别是岩牡蛎育苗中如何选择亲贝、亲贝培育的水温、诱导产卵的时机以及诱导产卵的方法,为岩牡蛎大规模苗种培育提供了保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31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