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0214.0 | 申请日: | 2016-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董丽娟;刘艳红;刘丽想;邓富胜;石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同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5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002 | 代理人: | 李益书 |
地址: | 03700***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特异 材料 多目标 辐射 无线 电能 传输 系统 | ||
1.一种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由非谐振激励线圈(1)、特异材料(2)和非谐振接收线圈(3)组成,特异材料(2)设置于非谐振激励线圈(1)和非谐振接收线圈(3)之间;
所述的非谐振激励线圈(1)连接电压源或者其他激励源,
所述的非谐振接收线圈(3)连接负载或者其他储能设备,
所述的特异材料(2)由介质板(4)以及介质板(4)上设置的加载集总电容(6)的大小相同且具有六角晶格分布的金属谐振环(5)陈列组成;
非谐振激励线圈(1)、特异材料(2)以及非谐振接收线圈(3)之间利用磁场近场相互耦合来进行无线电能传输,非谐振接收线圈在特异材料不同位置处接收效率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谐振激励线圈(1)和特异材料(2)组合结构是具有多点磁场近场分布的驱动天线,特异材料(2)中金属谐振环(5)的个数不少于19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异材料(2)结构大小为240mm×2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板(4)为FR_4环氧树脂制成的介质板,介电常数为2.6,厚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谐振环(5)外径为13mm,内径为11.5mm,厚度为0.0175mm,开口狭缝为1.5mm,环与环之间的距离为1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总电容(6)为表面封装贴片电容元件,电容数值大小为15p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特异材料的多目标非辐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谐振激励线圈(1)及非谐振接收线圈(3)绕线直径均为30mm,横截半径为1mm圆形金属铜线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同大学,未经山西大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402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永磁电机转子
- 下一篇:采用卡装结构的小型化继电保护智能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