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5901.3 | 申请日: | 2016-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8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杜靖;许菲菲;瞿耀华;徐桂成;程顺清;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28 | 分类号: | A01N65/28;A01N37/10;A01N65/10;A01N43/50;A01N37/18;A01P7/02;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宋静娜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抑螨抗菌功能的空气净化材料,所述空气净化材料包括基材、附着在基材表面和/或渗透入基材内部的净化材料,所述净化材料包含净化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净化微胶囊包含芯材和壁材;所述芯材包含抑螨剂、抗菌剂、乳化剂,且所述抑螨剂、抗菌剂、乳化剂的质量比为抑螨剂:抗菌剂:乳化剂=(1.5~3):(0~2.5):(1.8~3.4);所述壁材包含β‑环糊精;净化微胶囊中,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0:(2.7~10);净化材料中,胶黏剂与净化微胶囊的质量比为(5.2~7.7):150。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材料具有抑螨抗菌能力强、作用稳定等优点,而且能够有效杀灭螨虫,从根本上解决尘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抑螨作用的空气净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尘螨是一种类似蜘蛛及头虱的生物,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场所的尘埃中,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尘螨属于真螨目,蚍螨科。螨虫隐蔽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可以损害皮肤,引发炎症,传染疾病,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脱发都跟螨虫有关系。
螨虫吸取皮肤的营养成分,分泌物堵塞毛孔,使皮肤粗糙、角质变厚,引起痤疮等一些皮肤病;螨虫寄生繁殖、分泌和排泄物质侵入毛囊,引发炎症,例如螨虫侵入睫毛毛囊内和皮脂腺内,可造成眼睑缘发炎;螨虫出入皮肤内外,将自身的排泄物带进深层皮肤组织,可引发皮炎、婴儿湿疹和慢性荨麻疹等炎症反应,同时还可将皮肤接触到的各种污染物质、细菌病毒等异物粘到身上带到皮肤里,传染疾病;螨虫会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尘螨的分泌物、代谢产物、死骸和粪便等都是过敏源,它们最终作为灰尘卷进空气并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可引起过敏性支气管哮喘、鼻炎等。有调查显示,近70%的哮喘病可能是由室内尘螨(HDM)排泄物中的Der P1过敏源引起的。
目前市面上的空气过滤器滤芯主要是利用交错排列的纤维层所形成的网格拦截随气流流线运动且尺寸大于或等于纤维表面距离的尘螨,或者利用静电效应,使纤维和尘螨带上电荷,互相吸引。原理基本都是以过滤尘螨为主,这些尘螨及其分泌代谢产物仍有机会循环进入空气中,产生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持久抑螨、抗菌效果、作用稳定、适用范围广泛且安装方便的空气净化材料;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空气净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净化材料,包括基材、附着在基材表面和/或渗透入基材内部的净化材料,所述净化材料包含净化微胶囊和胶黏剂,所述净化微胶囊包含芯材和壁材;
所述芯材包含抑螨剂、抗菌剂和乳化剂,且所述抑螨剂、抗菌剂和乳化剂的质量比为抑螨剂:抗菌剂:乳化剂=(1.5~3):(0~2.5):(1.8~3.4);
所述壁材包含β-环糊精;
所述净化微胶囊中,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0:(2.7~10);
所述净化材料中,所述胶黏剂与净化微胶囊的质量比为(5.2~7.7):150。
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材料,其中的净化材料包含净化微胶囊和胶黏剂,而所述净化微胶囊又包括所述特定配方组成的芯材和壁材,所述芯材中含有抑螨剂和抗菌剂,并采用β-环糊精包覆的方式制作成微胶囊,然后将微胶囊与胶黏剂混合形成净化浆料,附着在基材表面和/或渗透入基材内部形成净化材料。本发明的空气净化材料具有较强的抑螨抗菌能力,而且作用稳定、适用范围广泛,可粘附在空气过滤器滤芯表层,通过循环风将有效成分带入空气中,抑制螨虫和细菌的活性,有效杀灭螨虫,从根本上解决尘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纺滤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359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