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禹余粮的新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11455.2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9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磊;石红艳;郭美莹;杨翼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D9/02;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粮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具体涉及禹余粮的新用途,特别涉及禹余粮在防治农作物重茬障碍的新用途,属农业领域。
技术背景
禹余粮,又名木鱼石、禹粮石、太一余粮,是一种临床常用矿物药。《中国药典》1990年版开始收载,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现代研究表明禹余粮中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锌、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强的保健和美容作用。常用于制作茶杯、艺术茶具、酒具、刮痧板、小挂件等日常用品。
多年来,我国有上亿亩农作物由于病害不能或不宜重茬栽培。引起重茬病害的主要原因有:1.土壤生物原因:作物在同一地点长期生长,某些病原微生物如镰刀菌残留于土壤或植物残体中大量繁衍,基数逐年上升。重茬栽培时,由于幼苗抵抗能力弱,易于感病。如根结线虫在土壤中逐年成倍增加,破坏作物的根系,影响作物的生长。再如蔬菜的软腐病、疫病,茄科的青枯病、猝倒病,瓜类的蔓枯病等病原菌菌核、休眠孢子在土壤中能生存2—6年,一般果菜类重茬2—3年、根菜3—5年都会出现明显的生长不良,使作物根部腐烂、纵裂、须根不发达,影响作物正常生理代谢。2.营养元素亏缺或失衡:某种作物在同一土壤中连续种植,不均衡消耗某些营养元素,使土壤营养元素呈现生理性不平衡,一些元素如Fe、Mn、B、Zn、Si不断减少,造成作物营养平衡失调,导致缺素。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耕层土壤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测定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总量变化不大,而有效锌、硼、硅、硒的含量成倍减少,平均年减少20mg/kg。3.自毒现象:自毒现象是指前茬作物的残留体在腐烂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毒素,如有机酸、醛、醇、烃类,对下茬作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影响作物自身的生长。如黄瓜残体腐败后引起黄瓜幼苗的根腐病,醇提液对大豆种子萌芽及胚根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重茬病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急待解决而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现代研究表明禹余粮中含有偏硅酸、锶、钼、锂、锌、硒等1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禹余粮的新用途,用禹余粮制备防治植物重茬障碍的肥料,该肥料可以补充土壤营养缺乏,降低土壤中植物分泌的有害物质和土传病害。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禹余粮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用禹余粮制备防治植物重茬障碍的肥料。
本发明所述的禹余粮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使用方法是粉碎后直接施用或发酵后施用。
本发明所述的禹余粮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发酵后施用的发酵方法是:取红糖2-5kg、EM菌种2-5kg、尿素0.3-0.5kg、磷酸二氢钾100-150g、维生素C100-150g、加水100kg,搅拌均匀,均匀喷洒到禹余粮粉末上,至手捏成团轻抖即散,密封发酵10天以上,干燥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禹余粮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制备的防治植物重茬障碍的肥料的使用方法是,每平方米土地施加0.1-0.5kg的禹余粮。
至此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用禹余粮制备防治植物重茬障碍的肥料,该肥料可以补充土壤营养缺乏,降低土传病害,具有明显的抗重茬效果,又是无毒的天然物质,是目前取代化学抗重茬肥料或农药的最佳替代品,经试验用于农作物的生产中,不仅显著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减少有毒肥料或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环境污染,又生产出了绿色的的优质农产品。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同的农作物品种,重茬障碍表现不同,重茬障碍的机理相同。因此,具体实施例目的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肥料抗玉米重茬障碍的试验
1、制备本发明的肥料
称取禹余粮粉碎,过80目筛,即得。
2、试验方法和结果
供试地块已连续种植玉米5年,2块田间试验小区面积均为24m2(6m×4m),每个小区四周筑埂,株距25cm,行距50cm,1块作为对照组正常使用基肥,1块作为试验组在正常使用基肥的基础上每平方米土地施本发明肥料0.3kg,结果,对照组玉米平均穗粒数、穗粒干重、百粒重分别为229.31粒、59.54g、23.28g,亩产量为1311.6kg;试验组玉米平均穗粒数、穗粒干重、百粒重分别为257.46粒、79.52g、27.87g,亩产量为1608.8kg,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分别增加了28.15粒、19.98g、4.59g和22.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康众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114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γ-量子原能康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