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明导电性膜、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9969.7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7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津野直树;拜师基希;细川和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00 | 分类号: | B32B27/00;G06F3/041;G06F3/04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性膜 透明树脂膜 层叠体 卷曲 固化树脂层 透明导电膜 触控面板 非晶性树脂 玻璃基板 加热工序 成品率 下表面 中央部 薄型 加热 角部 贴合 切割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性膜,在透明导电性膜上贴合有薄型的玻璃基板的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中,在加热工序后也可以抑制卷曲的产生,能够确保其后的工序成品率,并提供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触控面板。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膜(10)是在透明树脂膜(1)的一面侧依次形成有第一固化树脂层(2)和透明导电膜(3)、在透明树脂膜(1)的另一面侧形成有第二固化树脂层(4)的透明导电性膜(10),所述透明导电性膜(10)的透明树脂膜(1)包含非晶性树脂,将透明导电性膜(10)切割为50cm×50cm,使透明导电膜(3)为下表面且在130℃加热90分钟后的4个角部的平均卷曲值A与中央部的卷曲值B的差即A‑B为5mm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性膜、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触控面板,是特别对于控制卷曲的产生而言有用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触控面板等的基板,多使用以玻璃作为基板的构件。近年来,随着显示器的薄型化,透明性、表面平滑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玻璃基板的薄型化受到关注。
另一方面,在静电电容型的触控面板构成中作为透明导电性膜的基材膜广泛地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但是,由于PET膜被拉伸制膜,具有高相位差,因此难以在偏振板的基础上使用。为此,专利文献1中,作为低相位差用基材膜提出过使用了作为非晶性树脂的环烯烃系树脂的透明导电性膜。
专利文献2中,作为可以在液晶显示器等的偏振板下使用的λ/4相位差膜公开过在聚碳酸酯或非晶性的聚烯烃膜上形成了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导电性膜,提出过将该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于玻璃基板上的层叠体、对全面柔性面板玻璃赋予了触控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将透明导电性膜贴合于薄型的玻璃基板而制成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后,进行透明导电膜的结晶化、或进行边框布线用的金属布线加工的情况下,经常经由130℃以上的加热工序。该情况下,由于玻璃基板薄,因此容易受到加热时的影响,另外由于就树脂和玻璃而言热收缩率等不同,因此层叠体发生卷曲,无法搬送到下一个工序、或使金属布线的对准(アライメント)调整变得困难,无法进行金属布线的加工,从而难以稳定并且连续地进行生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4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374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导电性膜,在透明导电性膜上贴合薄型的玻璃基板的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中,在加热工序后也可以抑制卷曲的产生,能够确保其后的工序成品率,并提供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及触控面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使透明导电膜朝上的情况下,透明导电性膜层叠体大幅度地沿凹方向卷曲,因此通过以在使透明导电性膜的透明导电膜朝下的情况下预先大幅度沿凹方向卷曲的方式来设计透明导电性膜,就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透明导电性膜的特征在于,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一面侧依次形成有第一固化树脂层和透明导电膜、在所述透明树脂膜的另一面侧形成有第二固化树脂层的透明导电性膜,所述透明树脂膜包含非晶性树脂,将所述透明导电性膜切割为50cm×50cm,使透明导电膜为下表面并在130℃加热90分钟后的4个角部的平均卷曲值A与中央部的卷曲值B的差即A-B为5mm以上。而且,本发明的各种物性值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利用实施例等中采用的方法测定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9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