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灼烧炉及其助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08793.5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昌军;谭建华;邹凯;韩占方;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陶敏;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灼烧 及其 助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灼烧炉及其助燃器。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处理厂通常会设置灼烧炉来燃烧工艺场区所产生的含醇烃的 废液、废气等。目前,常用的灼烧炉为引射式灼烧炉,其结构如图1所示, 引射式灼烧炉包括燃烧腔3、喷嘴4和进料管5,燃烧腔3具有混合段31(图 1的两条虚线之间),喷嘴4设置在燃烧腔3的端壁上,用于喷射火焰6,进 料管5设置在燃烧腔3混合段31的侧壁上。在上述引射式灼烧炉中,用于进 料的进料管5的出口端大多紧贴燃烧腔3的内壁,因此易于造成进料燃烧不 完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往往通过现场调节 风门开度来实时调整废液、废气与空气的配比,以保证充分混合和燃烧。
上述采用人工进行实时调节的方式不仅操作不便,此外废液、废气来量 根据工艺处理情况不同比较难以把握,并且在操作人员对风门开度的调节不 及时时容易留下操作死角,依然会造成废液、废气燃烧效果差、难以充分混 合及完全燃烧、易产生黑烟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灼烧炉及其助燃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灼烧炉 燃烧效果差、难以充分混合及完全燃烧、易产生黑烟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灼烧炉的助燃器,包括引焰体和连接部,
所述引焰体具有凹弧面和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能够将灼烧炉喷嘴喷 出的火焰引至所述凹弧面;
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引焰体的端部,所述连接部能够将来自灼烧炉进 料管的进料引至所述凹弧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引焰体为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的圆心角等于或小于180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弧形板上沿圆周方向对称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 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向外倾斜设置。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管。
进一步地,所述引焰体为截面形状呈半圆的弧形板,所述连接管与所述 弧形板的外径和内径均相同,并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弧形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灼烧炉,包括燃烧腔、喷嘴、进料管和上述任一 所述的助燃器,
所述燃烧腔具有混合段,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燃烧腔的端壁上,所述进 料管设置在所述燃烧腔混合段的侧壁上,所述助燃器固定在所述燃烧腔混合 段的内壁上,并且连接部与所述进料管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助燃器的连接部焊接在所述燃烧腔混合段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燃器,可设于灼烧炉中,通过设置引焰体和连接部, 将火焰和进料分别引至其凹弧面,从而增大了进料的燃烧面积,提高了混合 燃烧的质量,使进料在混合段中充分燃烧,实现了完全燃烧且不冒黑烟的技 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灼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燃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燃器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助燃器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助燃器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助燃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灼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焰体
11:凹弧面
12:通孔
121:第一通孔
122:第二通孔
123:中间通孔
13:凸弧面
2:连接部
3:燃烧腔
31:混合段
4:喷嘴
5:进料管
51:出口
6:火焰
α1:第一通孔的倾斜角度
α2:第二通孔的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08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
- 下一篇:一种自密封生活垃圾焚烧炉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