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16672.7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4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卢勋;黄万立;张庆旺;凌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润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4 | 分类号: | B65H6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周才淇;刘杰 |
地址: | 526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用换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装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漆包线行业,小规格漆包线(一般指小于0.15mm)用线盘收卷 时,一般是采用半自动换盘装置,在切换线盘时需用双面胶纸在空线盘盘 底缠绕一圈,用双面胶粘住漆包线后,再用表面涂蜡的纸条隔开被双面胶 粘住的漆包线,最后继续缠绕至满盘。这样的操作方式必然产生线盘底部 与双面胶纸粘在一起的盘底漆包线。
而漆包线的用户一直对于小规格漆包线线盘底部的盘底线残留所造成 浪费意见较大。但是目前漆包线行业内并没有较为简易的解决办法。包括 现在的微细漆包线行业龙头(如珠海蓉胜)也是采用隔胶纸与双面胶下线 的方式制造小规格漆包线。这样的操作方式导致线盘底部与双面胶纸粘在 一起的部分漆包线(行业内称为盘底线)无法使用,因此造成了浪费。
虽然有极少部分小规格漆包机采用全自动换盘装置(如日本久原的漆 包机),但是目前中国国内仅有一少部分大规格漆包线的设备才有全自动换 盘装置,小规格漆包机采用全自动换盘装置则基本是空白。主要是由于国 内的制造的零配件精密度要求达不到要求,导致规格越小的漆包线换盘成 功率越低。而进口设备的价格基本为国产设备的好几倍。因为以上原因, 所以在中国拥有全自动换盘装置的小规格漆包线设备基本为空白。
拥有全自动换盘收线机的漆包机可以全自动更换线盘,不需要采用双 面胶辅助换盘来消除盘底线。部分漆包线厂家尝试采用改造半自动收线机 为全自动换盘的漆包线收线机,但是这样改造设备的投入巨大。用国产零 件改造一台24头漆包机的收线机一般需投资十几万元的费用,如果规模稍 大的漆包线企业,一般都有十台或几十台漆包机,为此项改造需投资百万 元以上,与投入产出比来计算成本,这样并不划算。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漆包线用 换盘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在线盘底部缠绕双面胶,也无需 用蜡纸隔离,旨在解决现有小规格漆包线线盘底部盘底线残留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其中,所述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包括梯形槽底、 梯形槽锥面,所述梯形槽锥面设置于梯形槽底的一端;所述梯形槽底和梯 形槽锥面的中间部分设置为减重空腔,所述减重空腔的内径大于换线机的 收线轴的外径;所述梯形槽锥面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漆包线用换盘 装置固定在线盘挡板外侧面的凸起,所述凸起与线盘挡板上的加强筋相对 应。
所述的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其中,所述梯形槽锥面与梯形槽底相接的 一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大于90°,小于150°。
所述的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其中,所述梯形槽底的另一端设置有击卸 梯形槽锥面。
所述的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其中,所述梯形槽锥面的外缘直径大于击 卸梯形槽锥面的外缘直径,并小于线盘挡板的外缘直径。
所述的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其中,所述梯形槽底的表面设置有一双面 胶层。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换盘方式与全 自动换盘装置的切换线盘方式完全不同,具有投资小,操作简单,可靠性 高。使用该装置可以完全在线盘底部没有丝毫盘底线残留。由于线盘底部 没有双面胶,所以线盘底部也不需要使用含蜡纸张来隔离漆包线。不仅解 决小规格漆包线线盘底部盘底线残留问题,完全避免因盘底线所造成的浪 费,同时也避免了改造小规格漆包设备所带来的巨额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固定在线盘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漆包线用换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漆包线用换盘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 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 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 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 述漆包线用换盘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线盘100一端的挡板10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润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润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916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