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丸粒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7660.3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9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焦学利;黄勇清;马志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隋玲玲 |
地址: | 2144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丸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粒去除装置,主要用于钢板表面丸粒去除,解决因丸粒遗留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
背景技术
钢板进入抛丸机进行钢板表面除锈,从抛丸机出来的钢板表面或多或少有钢丸遗留在钢板上面,造成钢板表面的产品质量问题(钢板表面的凹坑)等。设备使用中存在的主要缺点:
1)因钢板从抛丸机出来后,钢板表面有遗留丸粒,造成钢板表面被压出凹坑,造成产品质量缺陷,不能正常交货,影响生产周期,严重时造成产品无法交货。
2)遗留丸粒被带到炉内辊上,造成炉内辊严重结瘤,使钢板下表面被压出缺陷,造成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时停炉处理炉辊结瘤,更换炉辊,每次需要4-6天的时间,影响了正常生产及浪费成本。
3)因钢板表面缺陷问题,增加钢板表面修磨量,加大了大量人工和成本消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抛丸粒去除装置,解决因丸粒遗留造成的产品质量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抛丸粒去除装置,它包括气源和吹扫管,所述气源和吹扫管之间设置球阀和控制阀,所述吹扫管末端装有排污阀;
所述吹扫管它包括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之间形成可供钢板通过的通道;
所述上吹扫管设置成90°夹角,上吹扫管底部均布有吹扫孔,下吹扫管顶部也均布有吹扫孔。
所述吹扫孔直径5mm,孔中心间距为50mm。
所述吹扫管由无缝钢管制成。
所述无缝钢管为规格为φ58×4mm。
所述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构成闭合的管路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抛丸粒去除装置,安装于抛丸机出口处,对抛丸机后的钢板上下表面进行吹扫,使钢板过后自动停气,避免因钢板抛丸后表面丸粒压入造成的质量异议,大大减少修磨量和砂轮片费用,降低了各项成本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抛丸粒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气源1、球阀2、控制阀3、吹扫管4、排污阀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抛丸粒去除装置,它包括气源1和吹扫管4,所述气源1和吹扫管4之间设置球阀2和控制阀3,所述吹扫管4末端装有排污阀5。
所述吹扫管4由无缝钢管制成,无缝钢管为φ58×4mm。它包括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之间形成可供钢板通过的通道。所述上吹扫管和下吹扫管相互连接,构成闭合的管路系统。
所述上吹扫管设置成90°夹角,上吹扫管底部均布有吹扫孔,吹扫孔直径5mm,孔中心间距为50mm。使钢板上的丸粒能更快速、干净的吹离钢板。
下吹扫管顶部也均布有吹扫孔。
排污阀5设置于下吹扫管后端底部,排除管道污物。
所述气源1压力稳定在5~8bar
使用时,对抛丸机出口辊道和淬火炉入炉辊道增加刷辊,解决下表面丸粒压入,同时将本实用新型抛丸粒去除装置,安装于抛丸机出口处,对抛丸机后的钢板上下表面进行吹扫,使钢板过后自动停气,避免因钢板抛丸后表面丸粒压入造成的质量异议,大大减少修磨量和砂轮片费用,降低了各项成本支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76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