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头探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8315.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邢台先锋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黄辉本 |
地址: | 0540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探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尖轨探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头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道岔尖轨由于其特殊结构,机构薄弱,固定点少,整体刚性、固定强度低,受冲击力较大。随着我国铁路和高速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数量增加,钢轨缺陷多样化,高速道岔尖轨和普通道岔尖轨的缺陷也呈上升趋势,对这些设施的养护维修和检测工作是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外目前还没专门用于尖轨探伤的设备和检测标准,由缺陷引发的尖轨折断进而导致列车脱轨事故也时有发生,铁路部门寻求尖轨探伤方法和设备的呼声甚高。为此研制一套尖轨探伤方法和专用探伤设备,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需求。
在铁路运输领域,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铁路设施疲劳裂纹焊缝缺陷进行高效而可靠的检测,实现潜在事故的早期预报,对铁路运输安全性和铁路工程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要。
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尖轨探伤方法和专用探伤设备,主要使用通用探伤仪或焊缝探伤仪,采用K0.8单探头平行于钢轨纵向,向长心轨尖端方向移动扫查轨墙,使用K2.5单探头从长心轨侧面背着长心轨尖端方向进行校对。另外使用K2.5单探头平行与轨底角方向移动对轨底进行扫查。
这类仪器一般用单探头手动探伤,检测方法不全面,没有综合探伤能力,用户只能在现有仪器的功能条件下,编制自己的探伤工艺,使探伤作业符合仪器的功能,探伤方法各异,如用多人、多台仪器对尖轨部位检测,工艺复杂,效率低下。而且,这类仪器不具备综合扫查的B型图像显示和记录功能,也不具备用户要求的探伤数据、作业参数全自动记录和专业回放软件,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头探伤装置,通过在探头座下表面安装探头组件,使用0度探头和至少一套K0.8探头组合形成探头组件,与HT-9J探伤仪结合使用,解决现有探伤装置对于轨头部位探伤不全面,探伤效率低下,检测数据不标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轨头探伤装置,包括探头座、手杖、接线盒、水壶、探头组件、导向装置和水刷,所述探头座顶面上设有铰支座、手杖下端借助于销钉与铰支座连接,所述水壶借助于水壶固定卡和管喉固定安装在手杖上,所述接线盒安装在手杖上部,所述水刷固定安装在探头座前端下表面上,所述水壶下端设有水阀,水阀出口借助于水管与水刷入水口连接,所述探头组件固定设于探头座底面上。
所述探头组件包括沿探头座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套0度探头和至少一套K0.8探头,所述探头座底部固定设有侧板,侧板下端安装探头环,0度探头或者K0.8探头竖向插设在探头环内,并借助于穿设在探头环侧面的探头顶丝固定。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两套安装在探头座一侧的侧轮,所述探头座侧面设有盲孔,盲孔内穿设L形侧轮架,侧轮架水平段插设在盲孔内、且借助于蝶形螺栓顶紧,所述侧轮架竖向段下端借助于轴承水平安装侧轮。
所述手杖下部安装C6接头插座,所述探头组件的探头信号输出端均与接线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探头座底面安装探头组件,采用0度探头和至少一套K0.8探头组合形成探头组件,利用水作为耦合剂,并在探头座侧面安装导向装置,测试人员通过推动手杖实现探头组件沿着尖轨轨面匀速运动,同时将探头组件与通用探伤装置连接,采用串列式K型原理进行探伤,形成多组合式探查,实现连续全面探伤,能够大大提高探伤效率,探伤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在附图中:1、探头座;2、C6接头插座;3、水壶固定卡;4、水壶盖;5、手杖;6、接线盒;7、管喉;8、水阀;9、水壶;10、蝶形螺栓;11、侧板;12、探头环;15、探头组件;17、磁铁;18、探头顶丝;19、水刷;21、侧轮架;22、铰支座;23、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邢台先锋超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邢台先锋超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8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