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流水质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91010.5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4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和平;朱岗;朱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流 水质 净化 装置 | ||
1.一种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包括增氧处理器及河流管道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处理器包括增氧曝气泵(1)、驱动增氧曝气泵(1)的电机(2)、处理水增氧罐,所述增氧曝气泵(1)通过输氧导管(11)与处理水增氧罐内腔相连通,处理水增氧罐上部通过吸水管(33)与河流水相连通,所述处理水增氧罐的出水口(34)通过出水管道(4)与河流管道分布结构相连通,处理水增氧罐的出水口(34)位于处理水增氧罐的上部侧面上,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增氧罐包括顶面开口的筒体(3)、与筒体(3)底面密封固定在一起的增氧罐体(31),所述增氧曝气泵(1)、驱动增氧曝气泵(1)的电机(2)置于筒体(3)内腔中,在筒体(3)底面上设置有与增氧罐体(31)相连通的通腔(32),所述吸水管(33)的进水口(35)位于筒体(3)上部的侧面上,且进水口(35)位于通腔(32)的正上方,所述处理水增氧罐的出水口(34)位于增氧罐体(31)的上部侧面上,且出水口(34)的高度要低于或等于筒体(3)下底面的高度,所述增氧曝气泵(1)通过输氧导管(11)经通腔(32)与延伸入增氧罐体(31)的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置于筒体(3)内腔中的电机(2)与置于筒体(3)内腔中程控器(21)的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电机(2)、程控器(21)、控制开关与电源构成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内腔分隔有能加入生物酶的河流水腔体(36),所述河流水腔体(36)通过分流管(37)与吸水管(33)相连通,所述增氧曝气泵(1)通过输氧气管(12)与河流水腔体(36)内腔相连通,在河流水腔体(36)上开有能将含有生物酶的河流水流出的出水孔(38),所述出水孔(38)位于通腔(32)的上方,含有生物酶的河流水能从上至下穿过通腔(32)而流入到增氧罐体(31)的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曝气泵(1)通过管道与储气罐(13)相连通,所述储气罐(13)经分别通过开关与输氧导管(11)和输氧气管(12)相连通,所述储气罐(13)上设置有能显示储气罐(13)内腔中空气压力的压力表(14),所述压力表(14)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程控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氧导 管(11)的底部出气口与分布于处理水增氧罐内腔中的数根分气管(15)相连通,在每根分气管上规则或不规则地分布有出气小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流管道分布结构包括固定于河堤上经处理水增氧罐处理后的供水管道(5),所述供水管道(5)安装于河流水面以下位的河堤上,在供水管道(5)上间隔地分布有能将供水管道(5)中的水喷射到河流上的喷水管(51),所述喷水管(51)的喷水口高于河流水面。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的顶面脱卸式盖置有防尘盖(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河流水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呈矩形,所述防尘盖(6)有数块盖板组成,在筒体(3)顶部开口的两边上分别对称地设置有滑槽(39),所述防尘盖(6)能依次滑入滑槽(39)中将筒体(3)开口盖住,在滑槽(39)的起始端设置有能将滑槽(39)开口封住的封条(30),并在封条(30)与滑槽(39)的起始端上设置有能防止闲人去盖的锁定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910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