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235955.5 | 申请日: | 2015-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3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开志宏;王军昌;李佳友;王聪;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1/46 | 分类号: | H02K21/46;H02K21/02;H02K1/27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11900 江苏省扬州市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动 永磁 同步电动机 转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起动式永磁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具有自行起动能力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电机制造工艺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广泛应用,由于其转子无铜耗,损耗小,电枢激磁电流大大减小甚至为零,效率高,在小功率到中功率场合,可替代鼠笼转子异步电动机。
虽然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与感应电机相比有很多优势,如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以及可以自起动等优势;但由于其永磁体是在转子上是内置式的,而转子上还有起动鼠笼,使得转子上的有效空间更小,布局比较麻烦,对于比较复杂的磁钢结构更是如此。磁钢和笼条的同时存在不但使得抑制漏磁比较困难,同时也限制了磁钢的用量,这极大地影响了电机的电磁设计,使得电机的性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设计,提高磁钢利用空间,采用新的起动绕组结构,减少起动绕组的使用材料,提出了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设置在转子中心的转轴,在转子内部由多对磁极组成的磁钢,设置在磁钢与磁钢间的隔磁桥以及设置在转子外表面的起动笼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内部的每一极磁钢均延伸至接近转子的外表面,所述起动笼条均对称分布在所述每一极磁钢的上方并在转子外表面形成鼠笼结构。
所述磁钢通过内埋的方式嵌入在转子的内部,每一极磁钢均呈“V”字型结构。
所述磁钢的磁极数为4极。
所述每一极磁钢与转子外表面的距离为1~5mm。
所述隔磁桥设置在所述每一极磁钢的延伸端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对电动机内部转子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提高了磁钢的利用空间,取消了转子磁钢延伸处的笼条,减少了转子外表面起动绕组的使用材料,改善了磁钢和隔磁桥的设计,进一步地改善了电机的电磁性能,在中小功率自起动场合尤为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子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起动笼条1、磁钢2、隔磁桥3、转轴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设置在转子中心的转轴4,在转子内部由多对磁极组成的磁钢2,设置在磁钢2与磁钢2间的隔磁桥3以及设置在转子外表面的起动笼条1;转子内部的每一极磁钢2均延伸至接近转子的外表面,起动笼条1均对称分布在每一极磁钢2的上方并在转子外表面形成鼠笼结构。
如图1所示,一种自起动式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结构,对电动机内部转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磁钢2通过内埋的方式嵌入在转子的内部,每一极磁钢2均呈“V”字型结构(“U”字型和“W”字型工作原理与本发明中的“V”字型相同),本发明中磁钢2的磁极数为4极;每一极磁钢2均直接延伸至接近转子的外表面,每一极磁钢2与转子外表面的距离为1~5mm;在磁钢2的延伸端处不设置起动笼条1,转子外表面其他部分仍设置起动笼条1,隔磁桥3设置在所述每一极磁钢2的延伸端处;由于取消了磁钢2延伸处的起动笼条1,所以磁钢2的长度可以大幅增加,提高了磁钢的利用空间,改善了磁钢和隔磁桥的设计,同时也减少了转子外表面起动绕组的使用材料,从而进一步地改善了电机的电磁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利得尔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2359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涡流缓速器的转子转盘
- 下一篇:洗衣机和用于洗衣机的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