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暗锁式耐火砖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9500.2 | 申请日: | 201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2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昌东;袁红;李圆圆;王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宏大耐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忠祥 |
地址: | 22421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暗锁 耐火砖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工设备中的窑炉耐火砖,尤其涉及隧道窑墙耐火砖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隧道窑是现代化的连续烧成热工设备,产品在隧道中烧成,按其长度方向可分成预热带、焙烧带和冷却带。隧道窑具有生产能力大、燃耗低、劳动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的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陶瓷制品、耐火材料及建工材料的焙烧生产中。
隧道窑截面主要包括有窑壁和窑顶,在窑内还铺设有轨道。隧道窑的窑墙既具有支撑窑顶的作用,又直接与焙烧空间相接触。由于隧道窑是一个高温作业设备,窑墙内壁直接接触高温火焰和热气流,其温度与制品温度相一致,外壁与大气接触,内外温度极大。因此窑墙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荷载,以保证墙壁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要具有很好的耐热和保温隔热性,能承受强烈的热冲击。
现有隧道窑窑墙最面层的面热工作层耐火砖,是由两两相对平面而构成的直角六面体砖结构,砌筑时,相邻耐火砖以粘合材料粘合于相对的砖平面之间。以这种耐火砖构筑的窑墙不管是对缝或错缝砌筑,其砖缝均为直缝,砖与砖之间的结合性能、窑墙的整体性不足,在窑壁承受高温、冷却或受热不均匀等强烈热冲击情况下,砖缝极易产生膨胀或收缩而出现砖体分离产生裂纹,造成窑内热能向外渗透漏泄,使窑炉散热损失变大,热效率降低。再者同层耐火砖之间相互连接牵制作用较差,墙体容易形成断裂、破损、甚至裂开崩塌,对窑顶支撑作用弱化,使窑炉使用寿命变短,可靠性下降。同时砖缝间的不断收缩膨胀,砖缝粘合材料的向外散落,加剧了窑墙整体性和耐火保温性能的弱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暗锁式耐火砖组件,它不仅能使砖体间的结合力强,窑墙结构稳定牢固,而且能有效阻止砖缝开裂,保证窑炉热效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暗锁式耐火砖组件,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一侧设有外伸的锁舌,该锁舌上设有锁栓槽,在锁栓槽内设置有可活动的锁栓;在砖体的另一侧设有内凹的锁舌槽,在锁舌槽内设有落栓槽,该落栓槽的槽深小于锁栓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砖体一侧设有外伸的锁舌,而砖体另一侧设有内凹的锁舌槽,砌筑时相邻两耐火砖通过各自的锁舌及其锁舌槽相互插接,这种插接式结构不仅使得隧道窑墙砖体间的结合连接力加强,耐火窑墙整体性好,而且插接结构也阻断了高温火焰和高温烟气沿砖缝的串通和渗透,使砖缝得到严密的密封,大大增强了隧道窑的热效率。又由于在耐火砖体的锁栓槽内设有活动的锁栓,当相邻两砖体相互插接时,置于一砖体锁舌上的锁栓会落入到另一砖体上的落栓槽中,使得锁栓正巧卡插于锁栓槽和落栓槽中,使得相邻的两砖体牢牢地卡接而不能分离,即使在高温、冷却或窑墙受热严重不均匀时,砖缝也不会出现开裂和扩张,不仅大大增强了窑墙的结构稳定性,而且有效地阻止了砖缝开裂扩张,保证了窑炉热效率的稳定和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锁舌的两端延伸至砖体的两端面,该锁舌为矩形凸块,锁栓槽为矩形槽。所述锁舌槽为内凹的矩形槽,该锁舌槽的形状与锁舌形状相吻合。矩形结构的锁舌和锁舌槽,不仅便于制作和砌筑,而且能有效提高窑墙的结构稳定性和窑炉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锁舌槽内落栓槽的位置与相邻插接的另一砖体上的锁栓槽位置相对应。该结构能实现锁栓的准确落槽,使砖体能可靠地卡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暗锁式耐火砖组件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暗锁式耐火砖组件中砖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锁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暗锁式耐火砖组件相邻两砖体插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暗锁式耐火砖组件相邻两砖体砌筑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砖体、2—锁舌、3—锁栓槽、4—锁舌槽、5—落栓槽、6—锁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宏大耐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宏大耐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5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