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外节能炉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3977.3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3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吴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F24B1/1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户外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户外节能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户外炊事炉多采用开放式结构,在野外生火做饭的过程中,炉体水平方向热量散失达百分之四十以上,能源利用率很低,而且火源贴近地面,容易造成通风受阻,燃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加热炊具的同时完成烧水,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及能源利用率的户外节能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节能炉包括:
炉架,所述炉架包括:网格板及多根支撑杆;所述网格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多根支撑杆的中下部位置;所述网格板上布置设定尺寸的网孔;所述多根支撑杆竖直设置,相邻支撑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炉体,设置在所述网格板上;所述炉体包括内圆筒、外圆筒、环状顶板、底板及多块连接板;所述内圆筒及外圆筒的顶部通过所述环状顶板固定连接,底部通过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筒及外圆筒的底部对应开设径向方孔,所述内圆筒及外圆筒的径向方孔边缘通过所述多块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内圆筒、外圆筒、环状顶板、底板及多块连接板组成一个密闭的储水空间;所述顶板开设进水孔;所述外圆筒上部开设出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炉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多根支撑杆的底部,平行设置在所述网格板的下方,与所述网格板之间具有设定间距。
作为优选,所述炉体还包括方孔盖板;所述方孔盖板与所述外圆筒组成滑动副,能实现上下移动;
所述进水孔上方设置进水盖板;所述出水孔外固定炉嘴,所述炉嘴上方设置出水盖板;所述炉嘴内部设置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内填充滤水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外节能炉通过设置网格板固定在支撑杆中下部的炉架以及内圆筒和外圆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储水空间的炉体,炉体放置在网格板上,有效提升了该节能炉燃烧区的高度,燃烧时外界空气从网格板下方进入炉体底部,使网格板上的燃料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通过在内圆筒及外圆筒底部开设径向方孔,空气从径向方孔进入内圆筒内,给内圆筒内的燃料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进一步保证燃料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燃料在内圆筒内燃烧,火焰从内圆筒内升起,实现对支撑杆上炊具的加热,燃料产生的热量向内圆筒四周传递,对储水空间内的冷水进行加热,进而煮沸炉体内的冷水,这样在加热食物的同时完成烧水工作,减少炉体内的热散失,提高了该节能炉的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节能炉的倾斜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节能炉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节能炉的结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户外节能炉的结构左视图。
(其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外圆筒、2内圆筒、3进水口、4支撑杆、5径向方孔、6隔板、7炉嘴、8网格板、9方孔盖板、10直杆、11圆环、12圆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户外节能炉包括:炉架及炉体;炉架包括:网格板8及多根支撑杆4;网格板8垂直固定在多根支撑杆4的中下部位置;网格板8上布置设定尺寸的网孔,一般在野外的燃料为晒干的块状牛粪或者柴火棒,保证网孔的孔径小于燃料的直径,避免燃料从网格板8的网孔中落下;参见附图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网格板8由半径不同的多根圆环11固定在两个相互垂直的直杆10上构成。多根支撑杆4竖直设置,相邻支撑杆4之间的间距相等;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节能炉包括四根支撑杆4,每个支撑杆4为U形杆,开口向下设置,内杆长度小于外杆长度,四根U形杆的内杆分别与网格板8的两直杆10的四个端部固定连接,在网格板8外设置圆形筋12,圆形筋12与U形杆的外杆固连,这样能将待烘烤的物体放置在圆形筋12上进行烘烤加热。外杆底部放置在地面上,通过设置U形杆,能方便该节能炉的吊挂、夹持及搬运,同时U形杆能增强该节能炉的外形美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