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20512.1 | 申请日: | 201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谢溢河;柯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溢河;柯金松 |
主分类号: | A45B19/04 | 分类号: | A45B19/04;A45B2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297 | 代理人: | 胡清方;彭友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式多节伞中棒 伸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伞,大多是半自动伞,一种是按下开关按钮后,伞可以自支撑开,再次按下按钮,伞骨自动收缩,再人工将中棒挤压收缩,达到完全收伞的目的。另一种是在开伞时,需要人工撑开,当需要收伞时,按下按钮,伞骨及中棒完全收拢,完成收伞。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先开伞,再人工挤压收缩中棒,还是先人工撑开伞,然后,再收伞。其开伞或收伞都是用设在中棒内的伸缩弹簧,以及设在伞骨上的收伞弹簧来实现的。完全依赖机械结构的弹簧储力和释放力来实现中棒的收缩或伸张,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它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伞中棒的完全自动,即对伞中棒的自动伸张和自动收缩;另一方面中棒伸缩的稳定性不好,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一种可以适合于完全自动开收伞的伞中棒伸缩结构,而不依赖于弹簧的作用,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可以与完全自动开收伞配套使用的无需中棒弹簧的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隐藏式多节伞中棒伸缩结构,至少包括第一中棒和第二中棒,所述第二中棒套在所述第一中棒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一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一内塞,在所述第二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二内塞,在所述第一内塞上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二中棒内设有管形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内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穿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在所述第一中棒内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绕过设在所述第一内塞上的支点后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与卷线机构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三中棒,所述第三中棒套在所述第二中棒的外壁上,可相对于所述第二中棒滑动,在所述第三中棒的顶端设有第三内塞,在所述第二内塞上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三中棒内设有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内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到所述圆筒形的第一支撑件内,在所述第二中棒内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绕过设在所述第二内塞上的支点后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内塞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二支撑件可以是片状、棒状或筒状。
本实用新型由于用支撑件与拉绳结构代替了传的中棒内的弹簧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与完全自动开收伞配套使用的无需中棒弹簧的,可靠性高的优点;此外,将第一支撑件设为圆筒状,在收伞时,所述第二支撑件可以直接插入第一支撑件内,其稳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伸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三个中棒的折叠伞为例加以说明,至于两折伞,或三折以上的伞的具体结构,本文不赘述,阅读者参照本实施例不难自行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溢河;柯金松,未经谢溢河;柯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20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雨伞伞架长骨短骨组件结构
- 下一篇:远红外磁化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