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底铸造结构的汽车前轴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8724.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福;何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420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底 铸造 结构 汽车 前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前轴,尤其涉及一种平底铸造结构的汽车前轴。
背景技术
汽车前轴又称前桥,用于安装前轮、支撑汽车前部重量,用前悬挂架与车架连接。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1792654、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12月28日、名称为“汽车前桥总成”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结构的汽车前轴。汽车前轴包括横杆和两个悬臂,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车架支撑部,横杆的两个各连接有一个悬臂,悬臂设有主销孔。使用时,将转向节通过主销穿设在主销孔中而同前轴连接在一起,前轮安装于转向节。
现有的汽车前桥存在以下不足:横杆和悬臂为分体结构,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故悬臂和横杆之间的位置容易产生偏差而不符合要求,导致良品率低;横杆的下表面为向下凸起的,横杆容易刮擦到地面而影响汽车的通过性能;转向部件容易碰撞到悬臂,为了防止悬臂受到碰撞时变形,为了通过抗冲击能力需要将悬臂制作得较粗、从而导致车辆重量增加而增大油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臂横杆一体结构、能够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抗转向撞击能力好的平底铸造结构的汽车前轴,解决了现有的前桥制作时的良品率低、通过能力差和通过提高悬臂的横截面来提高抗冲击能力而导致的油耗高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平底铸造结构的汽车前轴,包括横杆和两个悬臂,所述横杆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车架支撑部,所述横杆的两个各连接有一个悬臂,所述悬臂设有主销孔,所述横杆的上表面设有贯通横杆前后表面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位于所述两个车架支撑部之间,所述横杆和悬臂为一体结构,所述横杆和悬臂为锻压结构,所述横杆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悬臂的前后表面各设有一个转向防护块。
作为优选,所述汽车前轴的主销孔中心距减去位于横杆同一侧的所述转向防护块之间距离的差为5-50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车架支撑部沿前后方向的外观尺寸大于所述横杆沿前后方向的外观尺寸。能够以最优的质量分布满足前轴的支撑强度要求,从而实现省材和降低自重,自重降低能够降低油耗。
作为优选,所述主销孔的轴线既朝内横杆的中间倾斜又朝内横杆的后方倾斜,所述主销孔轴线的内倾角为3°~7.5°,所述主销孔轴线的后倾角为1°~7.5°。能够有效降低车轮的偏磨。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为管状结构,所述横杆内可转动地穿设有圆形内杆,所述内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横杆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内杆和横杆通过所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抵接在一起。当横杆产生扭曲时,横杆会相对于内杆产生转动,转动时外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产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从而起到提高横杆的抗扭曲能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同所述横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左杆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所述右杆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同所述横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杆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所述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啮合在一起。当横杆扭曲而带动内杆也产生扭曲时,在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的作用下会驱动右杆和左杆沿周向分开,分开时会导致吸能弹簧变形而吸能。进一步通过了横杆抗扭曲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横杆和内杆之间填充有摩擦剂。使用过程中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产生磨损而导致摩擦吸能效果下降时摩擦剂能够填充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之间而使得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仍旧保持良好的摩擦吸能效果,从而解决了摩擦力下降而不能够方便地调整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之间的抵接力而调整摩擦力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未经南平市建阳区汽车锻压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8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含钨物料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制备微米氧化银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