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笋木蠹蛾防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367850.X 申请日: 2015-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4904487A 公开(公告)日: 2015-09-16
发明(设计)人: 李丙春;刘水平;孙礼斌;薛强 申请(专利权)人: 李丙春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3/00
代理公司: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代理人: 崔雪花
地址: 044500 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芦笋 木蠹蛾 防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一种芦笋木蠹蛾防治方法,属于虫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芦笋木蠹蛾(lsoceras sibirica Alpheraky)属鳞翅目,木蠹蛾科,眼木蠹蛾亚科。为地下蛀食性害虫,仅10天左右的成虫期在地上活动,其余各虫态均在地下生活,主要取食芦笋的根、茎,被害植株地上部份提早枯黄死亡。目前在生产中仅危害芦笋一种。

芦笋木蠹蛾危害主要有四点: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产量急剧减少、生产成本上升、芦笋品质下降。进而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种植风险加大。

根据芦笋木蠹蛾发生规律及危害习性,已经形成了全面规范的防治办法,即:突出抓好灭蛾、扒蛹、拾茧、杀虫四个环节,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重点预防和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地下虫量。具体如下:

(1)诱杀成虫(4月10日-6月上旬)

有电源的地方,利用木蠹蛾的趋光性,4月1日至6月30日(4月13日前必须开灯),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每日收集成虫,集中消灭,效果十分明显。每台灯控制40亩,依电线杆布放,悬挂高度1.8-2.2米。不通电的笋田可用糖醋液(糖、醋、水的比例为1:2:3)诱杀,每亩布放5个诱集点,每天清理虫体,3-5日更换一次糖醋液。

(2)捕捉成虫 (4月中旬-5月下旬)

利用成虫刚羽化不会飞的习性,每天清晨日出前和傍晚日落后,进行人工捕捉,然后消灭,可极大地降低田间虫量。

(3)扒茧灭蛹(4月中旬-5月中旬)

在上年有芦笋木蠹蛾危害的田块,利用老熟幼虫上升表土作茧的习性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进行扒茧灭蛹,重点放在2-3年生的笋田,且重点扒缺苗断垄处,可有效降低越冬基数。

(4)刨土杀虫

7-8月份,对有被害状的植株及时拔除并就地刨土捉虫,能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密度,从而减轻翌年芦笋木蠹蛾的危害。

(5)化学防治

A:4月中旬-5月下旬,用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阿维菌素等等药剂加渗透剂配成800倍液,将喷雾器喷片去掉,顺芦笋茎杆喷淋,保证茎基部附近药液浸透,杀卵灭虫。7-10天一次,连用3次。

B:5月上旬-6月中旬,在芦笋木蠹蛾幼虫三龄以前统一灌药防治(大龄幼虫抗药性极强,药剂灌根效果较差),于笋株两侧20公分处开挖沟壕,每穴灌施辛硫磷800倍液1斤,立即覆土封闭,灌根1—2次可杀灭绝大多数幼虫,并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C:受害严重的植株,可用直径约1公分的铁棍在受害笋株周围打孔5个,深至根盘1-2公分处,从孔洞灌药,选用药剂有辛硫磷、乐斯本、敌百虫、阿维菌素等,可配用渗透剂等药剂增加防效。

现有技术以及实际田间操作基本都是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人工捉虫结合进行,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芦笋木蠹蛾防治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芦笋木蠹蛾防治方法,按照如下步骤:铲笋结束后进行平垄,施足复壮肥,沿芦笋种植行铺厚度0.08-0.1mm、80公分宽黑膜,待芦笋嫩茎破土后(约一周后),开始破开部分黑地膜进行放苗,放苗时间约15天,每株芦笋留苗8-10株,放苗后立即在苗穴周围撒甲拌磷颗粒剂,要求甲拌磷颗粒剂与芦笋的距离不低于3.5cm,防止木蠹蛾在该处产卵;适合的破膜大小约为直径17-21cm。芦笋行间有1.2-1.3米不用铺地膜(因为木蠹蛾只在芦笋根盘附近产卵),可以进行中耕、施肥等农事操作。

对于生长期的芦笋,铺膜时间在4月下旬,植株周围约20cm(可以是直径17-21cm的圆洞或者宽度为17-21cm的留空间隙)留空不用铺膜(方便铲笋),并在该处直接撒施辛硫磷或甲拌磷颗粒剂,或拌土撒施;要求辛硫磷或甲拌磷颗粒剂与芦笋的距离不低于3.5cm。5月下旬木蠹蛾开始羽化出土,黑地膜压实,木蠹蛾出土后,难以飞出,可以有效地消灭成虫木蠹蛾,膜下的蛾子飞不出去,膜外的蛾子卵产不进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按照本发明的芦笋木蠹蛾防治方法,只需要对芦笋进行铺设地膜和简单的农药撒施即可,操作简单,完全不需要其他物理防治和人工捉虫,不需要喷雾、灌根等直接针对芦笋植株的化学防治,环境污染少。劳作强度低,防治效果反而更加显著,防治更彻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丙春,未经李丙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