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寿命锂硫电池正极及锂硫电池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4024.X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0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洲鹏;王粲;刘宾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62;H01M4/6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周世骏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寿命 电池 正极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长寿命锂硫电池正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正极是以导电高分子聚苯胺为粘结剂,表面覆盖了Li+型Nafion树脂,该正极的制备步骤为:
(1)取20g苯胺加入至20mL的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中,混匀得到苯胺溶液;将其移入三口瓶中后放入转子,置于磁力搅拌器上;
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g溶解于5.74mL的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得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将其加入到前述三口瓶中,搅拌均匀;
取过硫酸铵24.47g加入到40mL的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中,混匀得到过硫酸铵溶液;
将过硫酸铵溶液移至滴定瓶,逐滴加入前述三口瓶中,滴定速度0.5~0.7mL/min;反应2h后经抽滤和80℃干燥24h,得到导电聚苯胺;
(2)取1g含氮大孔碳载硫材料,与0.1~0.3g导电聚苯胺混合并研磨均匀,再加入2g 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为分散剂,调制成糊状后均匀地涂覆到铝膜上,在真空下70℃烘干2小时,得到聚苯胺修饰硫电极;
(3)取10g LiOH加入至100mL的5wt%全氟磺酸树脂溶液中,搅拌30分钟后,离心分离掉过剩的LiOH,得到Li+型全氟磺酸树脂溶液;将前述聚苯胺修饰硫电极浸渍于Li+型全氟磺酸树脂溶液中2小时,取出晾干,得到长寿命锂硫电池正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大孔碳载硫材料是利用三聚氰胺与葡萄糖缩聚,以纳米聚苯乙烯为模板,一次加热处理得到的;具体步骤为:
(1)取三聚氰胺10g加热至80℃后溶解于50mL的5wt%的稀盐酸中;取5~50g葡萄糖溶解于5~50mL去离子水中,将三聚氰胺溶液加入葡萄糖溶液中,使三聚氰胺与葡萄糖的质量比为1∶0.5~5;混合溶液置于90℃水浴中充分搅拌;反应45分钟后液体粘度增大,颜色由乳白经浅黄变为红褐色后冷却,得到葡萄糖三聚氰胺预聚体溶液;
(2)将5~10g的聚苯乙烯溶解于40mL乙酸乙酯中作为分散相A,同时配制100mL含有30wt%的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无水乙醇溶液作为连续相B,将分散相A和连续相B通过均质器在8000rpm条件下搅拌混匀,制备出乳状溶液C;将乳状溶液C转移至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处理15min得到聚苯乙烯悬浮液;
(3)将聚苯乙烯悬浮液均匀分散于葡萄糖三聚氰胺预聚体溶液中,85℃水浴加热下搅拌反应50分钟,然后喷雾干燥,得到含氮大孔碳前驱体;
(4)氮气氛下,将含氮大孔碳前驱体以10℃/min的速度从室温升温至160℃后,保温2小时,进行葡萄糖三聚氰胺深度聚合;然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900℃后,保温2小时,进行碳化;冷却后取出,球磨后得到黑色的含氮大孔碳;
将单质硫与含氮大孔碳按质量比为7∶3机械混合均匀,置于316不锈钢材质的反应器内,将反应器抽真空后加热至80℃,反应5小时后完成硫的担载;将反应产物冷却至25℃,制得含氮大孔碳载硫材料。
3.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得到的正极制备锂硫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锂硫电池的组装步骤为:
将长寿命锂硫电池正极切割成直径为18mm的圆片,置于市贩扣式电池外壳中,使正极的基材铝膜与电池外壳接触;将直径为19mm的市贩微孔聚丙烯隔膜置于正极之上,取表面氮化处理的锂负极置于聚丙烯隔膜之上,金属锂片的含氮化锂层朝向隔膜;再垫上直径为18mm、厚1mm、空隙率为98%的泡沫镍片后,加入0.2mL电解液,再封装密封圈和电池盖实现密封,得到扣式锂硫电池;
所述电解液以Li[CF3SO2)2N]为溶质,以二氧戊环和乙二醇甲醚的混合物为溶剂,二氧戊环和乙二醇甲醚的体积比为1∶1,每升电解液中含一摩尔Li[CF3SO2)2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锂硫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氮化处理的负极的制备方法为:氩气氛保护下,以10Kg/cm2的压力将金属锂片压到铜膜上,形成直径为18mm的负极;将复合了金属锂片的铜膜置于纯度99.999%高纯氮气氛中,在25℃下处理1小时,在无铜膜覆盖的金属锂片表面形成氮化锂层,得到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402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