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货位回转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3338.8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6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宇东;付宇飞;贾跃芳;赵峰;闫文猛;梁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29/00 | 分类号: | B65G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位 回转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仓储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送机,更具体地设计一种双货位的回转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自动化立体仓库越来越大,输送机系统是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主要外围设备,合理设计输送流程和货物输送方向,可以更好地满足搬运效率和物流工艺流程需求。
物流的高速发展,各种高速、高效的输送系统不断涌现,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物流输送设备的发展并不能满足新物流任务的发展需求。
现有技术中,运输机主要为线性运输机,一般的,只能实现单托盘的运输,当运输货物较多时,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导致运输效率不高。并且线性运输机结构限制其仅仅能在直线方向运输货物,但是当运输到输送线的拐角处时,需要改变货物的运输方向。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转角处提升货物,将其输送至另一运输机上,从而完成输送角度的改变,但是这种方式仅仅改变了托盘的运输方向,没有改变托盘自身的方向,因此托盘上插孔的方向也不被改变,从而不方便后期采用堆垛机对其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双货位回转输送机,实现双托盘入库出库,并且可无高差的改变所运输的托盘的运动方向及插孔方向。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货位回转输送机,包括链式输送机组、回转台和弧形轨道,所述链式输送机组包括第一链式输送机和第二链式输送机,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第二链式输送机平行设置于所述回转台上,所述回转台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弧形轨道上,所述回转台带动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第二链式输送绕所述弧形轨道的弧心旋转。
进一步的,前述回转台包括矩形框架、回转中心轴和轴承支架,所述轴承支架固定于地面上,且设置于所述弧形轨道的弧心,所述回转中心轴的一端与所述轴承支架配合,所述回转中心轴的另一端与矩形框架靠近所述弧形轨道的弧心的一角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链式输送机靠近所述回转中心轴设置,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远离所述回转中心轴设置;所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包括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的三个第一输送单元,所述三个第一输送单元之间通过横梁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均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链式输送机包括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的三个第二输送单元,所述三个第二输送单元之间通过横梁连接为一体,每个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均包括第二传送带。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链式输送机和第二链式输送机还包括第一传输电机和第二传输电机,所述第一传输电机和第二传输电机分别固定于设置于中间的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传输电机驱动全部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同步运动,所述第二传输电机驱动全部的所述第二传送带同步运动。
进一步的,前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分别垂直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长边设置。
进一步的,前述矩形框架底部连接承载轮,所述承载轮始终沿着所述弧形轨道切线方向运动;所述承载轮包括主动轮、第一辅助轮和第二辅助轮;所述主动轮设置于位于中间的第二输送单元远离所述回转中心轴的一端的下方,所述主动轮连接回转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辅助轮与所述回转中心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矩形边框的长边,且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回转中心轴的连线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位于中间的第一输送单元远离所述回转中心轴的一端的下方。
进一步的,前述弧形轨道包括内轨道和外轨道,所述内轨道与外轨道同心设置,所述主动轮和第一辅助轮设置于所述外轨道上;所述第二辅助轮设置于所述内轨道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和撞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弧形轨道两端的地面上,所述撞块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底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撞块配合限制所述矩形框架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链式输送机组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货物位置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传输控制单元和旋转控制单元,所述传输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链式输送机组的工作状态,所述旋转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回转台的旋转。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3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位溜槽
- 下一篇:一种水平随动送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