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62540.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1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温庆志;刘华;刘欣佳;高金剑;王峰;战永平;罗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3/267 | 分类号: | E21B43/267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导流 能力 通道 压裂混砂车 应用 | ||
1.一种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车包括承载底盘、在所述承载底盘上设置有吸入管汇、排出管汇、在所述吸入管汇和排出管汇之间设置有彼此并联的连通管路和混砂罐;在所述排出管汇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门,在所述吸入管汇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门,通过联动控制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连通管路或混砂罐分别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
所述通道压裂混砂车还包括远程电子控制系统,所述远程电子控制系统包括:
泵注程序界面:该界面用于实时显示所述通道压裂混砂车所处的工作程序和步骤、通过对所述泵注程序界面进行手动操作适时调整所述工作程序或步骤;
施工曲线显示界面:该界面用于实时显示所述通道压裂混砂车施工过程中油压MPa、套压MPa、总砂比%和总排量m3/min分别随施工时间Time的变化曲线;
所述施工曲线显示界面还包括液量曲线按钮、加纤维曲线按钮、加砂曲线按钮和曲线按钮;
选所述液量曲线按钮,则在所述施工曲线显示界面显示压裂液用量m3随施工时间Time的变化曲线;
选所述加纤维曲线按钮,则在所述施工曲线显示界面显示纤维用量Kg随施工时间Time的变化曲线;
选所述加砂曲线按钮,则在所述施工曲线显示界面显示加砂量m3随施工时间Time的变化曲线;
选所述曲线按钮,则在所述施工曲线显示界面显示压裂液用量、纤维用量和加砂量分别随施工时间Time的变化曲线;
第一流量计显示屏:显示通过第一流量计处的压裂液流量;
第二流量计显示屏:显示通过第二流量计处的压裂液流量;
第一控制阀门按钮、第二控制阀门按钮;
支撑剂脉冲手动输入键:用于对脉冲时间进行调整,调整支撑剂脉冲注入时间;
前置液手动输入键:用于实时调整前置液注入量;
链接泵按钮:用于控制所述混砂车按照以下步骤工作,前置液注入地层、支撑剂脉冲与无砂液脉冲交替式注入地层、顶替液注入地层;
断开泵按钮:用于迅速切断通道压裂混砂车工作,转为人工手动操作;
无砂液脉冲手动输入键:用于对无砂液注入的脉冲时间进行调整;
顶替液手动输入键:用于调整顶替液的注入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砂罐包括罐体和混砂传输通道,所述混砂传输通道的入料端设置有电控门:当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连通管路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时,则电控门关闭,停止混砂输料;当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混砂罐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时,则电控门开启,开始混砂输料;所述混砂传输通道的出料端与所述罐体的入料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入管汇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在所述排出管汇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载底盘上还设置有操作室,所述操作室控制混砂车电源启闭及各仪表数据显示。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实现高导流能力的通道压裂混砂车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启动所述混砂车;
(2)预设所述混砂车的泵注参数;
(3)通过所述混砂车执行以下步骤:前置液注入地层、支撑剂脉冲与无砂液脉冲交替式注入地层、顶替液注入;
(3.1)当前置液注入地层时,联动控制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连通管路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
(3.2)当支撑剂脉冲与无砂液脉冲交替式注入地层时,通过联动控制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连通管路或混砂罐分别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即脉冲式向地层注入无砂液体和支撑剂;
(3.3)当顶替液注入地层时,联动控制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实现吸入管汇通过连通管路单独与排出管汇相连;
(4)泵注完毕,关闭所述混砂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25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