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SCR系统NOx输出浓度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14101.0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9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蒋楷;孟飞;耿鹏;魏立江;祝小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1/00 | 分类号: | F01N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贾慧琴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scr 系统 nox 输出 浓度 观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SCR系统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控制估计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柴油机SCR系统NOx输出浓度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系统,特别适用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SCR系统中对NOx输出浓度的估计观测。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汽车行业中柴油发动机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主要是由于它在燃油效率、耐久性和应用范围方面与汽油发动机相比具有不小的优势。但是,近些年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柴油机尾气污染问题尤其是氮氧化物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柴油机尾气污染问题,人们研究开发了缸内燃烧控制,NOx捕获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等技术。而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技术的研究深入,SCR系统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去除氮氧化物的一种尾气后处理技术。
SCR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中来减少NOx的排放。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主要就是一种选择催化还原技术,它是在系统入口端喷入尿素,利用其水解出的氨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还原为对大气无污染的氮气和水。
如图1所示,常规的SCR系统包含:SCR系统;位于SCR系统进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1,位于SCR系统进气端的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2,位于SCR系统排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3,位于SCR系统排气端的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4。
在SCR系统中,尿素的喷射是系统唯一的输入控制,而NOx和氨气的浓度被认为是SCR控制中重要的参数,所以NOx和氨气的输出浓度对控制算法的设计至关重要。传统的输出浓度观测一般都是借助于传感器,但是在NOx传感器测量NOx浓度时,NOx中混杂的氨气会有一小部分氧化为NOx,导致传感器的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外还有一些状态观测器被提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观测精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会影响SCR系统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因此,开发设计一种新型NOx输出状态观测器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SCR系统中输出NOx传感器受氨气影响测量不准问题,而提供一种契合SCR系统的方法来尽可能地提高测量的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油机SCR系统NOx输出浓度的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包含:
SCR系统;
位于SCR系统进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
位于SCR系统进气端的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
位于SCR系统排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
位于SCR系统排气端的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
UKF观测算法模块,
浓度显示模块;
SCR系统进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SCR系统排气端的检测NOX浓度的传感器及检测NH3浓度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均输入到UKF观测算法模块;该UKF观测算法模块通过对所述的检测数据进行运算,输出SCR系统排气端的NOx浓度至浓度显示模块。
上述的观测系统,其中,所述的UKF观测算法模块是指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模块,其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SCR系统内化学反应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步骤2,将建立的数学状态空间模型运用于UKF计算模型之中,形成UKF算法;
步骤3,运用软件编码以上提到的UKF算法,进行计算仿真,从而得出NOx的输出浓度。
上述的观测系统,其中,所述的UKF算法分为两步:
步骤2.1,预测过程;
步骤2.2,更新过程。
上述的观测系统,其中,所述的步骤2.1的预测过程包含:
步骤2.1.1,构造sigma点:在k-1步,根据随机状态变量x的统计量和协方差Pk-1构造sigma点集,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14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