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270614.6 | 申请日: | 2015-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0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庆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对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逐渐向智能化靠拢,作为智能化 家居中的重要环节-智能抄表系统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传统的手工 抄表方式极不方便,消耗了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很多时候对于抄表工 作人员必须进入到居民家里配合才能抄表,所以也不利于抄表的顺利 展开。
目前已经有智能化的方法对计量仪表抄写数据,但是现有技术里, 在对一个计量仪表进行抄表时需要由手持式的抄表机向计量仪表发 送一个唤醒命令,计量仪表被唤醒后,手持抄表机再进行发送抄表等 命令,计量仪表再进行反馈数据。在对第二个计量仪表进行抄表时, 需要重复上述步骤,因此要对一个区域内所有的计量仪表进行抄写数 据,所花费的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一个 区域内的多个计量仪表进行点对点抄表时花费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抄表机向范围内的计量仪表发送唤醒命令;
范围内的计量仪表接根据所述唤醒命令设置成有效侦听状态;
所述抄表机向所述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
所述计量仪表根据所述抄表命令将抄表数据发送至所述抄表机。
进一步地,所述唤醒命令包括所述计量仪表的组号和识别号,所 述计量仪表中设置有对应的组号和识别号;
所述计量仪表接根据所述唤醒命令设置成有效侦听状态,包括:
所述计量仪表接获取所述唤醒命令内的组号,若所述唤醒命令内 的组号与自身组号相同,则设置成有效侦听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仪表设置成有效侦听状态后,还包括:
所述计量仪表获取所述唤醒命令内的识别号,若所述唤醒命令内 的识别号与自身识别号相同,向抄表机发送唤醒返回命令。
进一步地,所述组号和识别号为一组连续的二进制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抄表机向所述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包括:
所述抄表机依次向范围内的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
进一步地,所述抄表机向所述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包括:
所述抄表机向范围内的第一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所述第一计 量仪表向范围内的其它计量仪表转发所述抄表命令;
所述计量仪表根据所述抄表命令将抄表数据发送至所述抄表机, 包括:
范围内的其它计量仪表根据所述抄表命令将抄表数据发送至第 一计量仪表,所述第一计量仪表根据所述抄表命令获取自身的抄表数 据,并连同其它计量仪表的抄表数据一起发送至所述抄表机。
进一步地,若所述计量仪表在第一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来自抄表 机的抄表命令,则结束有效侦听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抄表机向所述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令后,若在第 二设定时长内未接收到来自所述计量仪表的抄表数据,则再次向范围 内的计量仪表发送唤醒命令。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对第一个计量仪表进行唤醒时,同时唤醒 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计量仪表,对后续的计量仪表进行抄表时,这些计 量仪表已经处于有效侦听状态,直接能够接收抄表机的抄表命令,无 需再次唤醒。此时,只需要通过抄表机对每一个计量仪表发送抄表命 令,所有的计量仪表就会相对应的响应,返回抄表数据,由此节省了 后续仪表的唤醒时间,可以减少总体的抄表时间,提高抄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抄表过程中的信息传输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对点抄表方法,适用于 水表、电表、燃气表等各种计量仪表的点对点抄表,具体实现过程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抄表机向范围内的计量仪表发送唤醒命令;
步骤102,范围内的计量仪表接根据唤醒命令设置成有效侦听状 态;
步骤103,范围内的计量仪表接根据唤醒命令设置成唤醒状;
步骤104,计量仪表根据抄表命令将抄表数据发送至抄表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龙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2706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打车的警报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输的智能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