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苏北地区稻草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0588.0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3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石广跃;王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张丽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苏北 地区 稻草 还田 小麦 底墒 播种 壮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耕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苏北地区稻草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方法。
背景技术
稻草全量还田可以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是当前面广量大的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的最主要途径,但稻草全量还田给麦田整地、播种、出苗和苗期生长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严格执行江苏省政府“双禁”政策(作物秸秆禁烧、禁抛),加强稻草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苏北地区各级政府都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A、2013年省级相关的行业指导性文件:江苏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与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联合文件(苏农机推〔2013〕22号)的附件2:稻草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意见:
(1)技术路线:联合收获机适当留茬收获水稻、稻草切碎均匀抛撒→施用基肥(增施氮肥)→旋耕还田→机械播种小麦→镇压→机械开沟。
(2)作业要求:水稻收割机要求配备稻草切碎、匀抛装置,收割时;稻草长度10cm以下,留茬高度≤15cm,耕作深度≥15cm,稻草入土率≥80%;建议应用反旋灭茬机旋耕作业。
(3)机具配备:联合收割机加装相应的稻草切碎抛撒装置;一般采用75马力以上拖拉机;可采用旋耕播种施肥镇压复式作业机;少(免)耕条播机等。
B、2012-2013年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四主推”名录:秸秆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要点
(1)秸秆切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通过机械切碎秸秆、适度耕播或旋耕埋草、将秸秆翻入土壤15-20cm,提高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均匀度、满足播种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每亩可增施20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以加速秸秆腐熟。
(2)适期早播,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期早播并适当增加播量,以确保基本苗,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
(3)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墒情适宜时播种为佳,遇到干旱播种或播后窨水沟灌。播后要及时镇压,以利于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同时也就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
(4)增氮前移,合理肥水运筹。适当增加基肥中氮肥用量,满足秸秆腐解和麦生长的氮肥需求,促进小麦苗期叶蘖同伸,实现壮苗越冬。秸秆还田麦田后期供肥增强,可适当减少拔节孕穗肥用量。
(5)配套沟系,加强病虫害防治。配套田间沟系,确保能灌能排,防止渍害。重点抓好秋季和春季化除,以及中后期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
但是苏北地区年平均温度14℃左右,常年降雨量900mm左右,湿润度1.0左右,地下水位0.5~2.0m,秋冬春三季常年干燥少雨,造成稻茬小麦表层土壤普遍易失墒,所以采用深旋耕埋草时种子下部土壤虚空,同时破坏了土壤毛管水向上输送,更易导致吊空苗及土壤跑墒加快,稻草全量还田以后经常出现小麦缺苗、弱苗甚至受冻死苗不利于小麦种子出全苗、出壮苗产。
本地区目前前茬水稻应用中熟中粳类型品种,收割日期在10月下旬(日平均温度13~16℃),此时约70%稻草为呈现青绿色或黄绿色、质地坚硬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有机组织,仅30%稻草为质地柔软的枯叶和枯鞘。还田稻草开始大量腐解时期,并不在小麦越冬前和越冬期,而在小麦拔节至成熟期(日均气温升高到10℃以上,平均腐解率为0.5%/天),即与小麦快速生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完全重合。因此,稻草全量还田以后增氮前移,增加基肥中氮肥用量,虽促进小麦苗期叶蘖同伸,实现壮苗越冬,但并不利于后期麦苗生长与稻草腐解之间恶性夺氮竞争问题,进而造成小麦减产。
因此,苏北地区大面积生产亟需效果更优越、性能更可靠的稻草全量还田技术,特别是规模化种植稻麦的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苏北地区稻草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方法,巅覆原有技术深旋耕埋草、增氮前移等指导要点,针对苏北地区气候环境,适宜稻草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提高小麦产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苏北地区稻草还田小麦底墒播种全苗壮苗方法,包括,
(1)蓄足底墒:在水稻收割前7~10天灌溉1次稻田,然后断水;
(2)稻草切碎至10cm以下碎段,均匀抛撒;
(3)施足基肥,增施基肥中磷钾肥:总施氮量为16~20公斤/亩,N : P2O5 : K2O比例为1 :0.3~0.5 : 0.3~0.5,其中基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30~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未经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0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龙脑樟快速生长方法
- 下一篇:利用国土空中空间造田地种植栽培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