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8081.5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2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平;杨晓东;陈晓东;于光;孙涛;张磊;史一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李聚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台模中 横梁 底部 支撑 专用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模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连接的专用连接件。
背景技术
台模是一种大型工具式模板,因其外形如桌,故又称桌模,由于它可以借助起重机械从已浇筑完混凝土的楼板下吊运飞出转移到上层重复使用,故又称飞模。适用于大开间、大柱网、大进深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尤其适用于无柱帽现浇板柱结构楼盖的施工,施工中由台模单元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大型施工模板。台模主要由台板、支撑系统和其他配件组成,其中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支撑横梁和底部的支撑杆等,支撑横梁包括横纵向交叉呈格状的主梁和次梁,支撑杆的顶部带顶托。
台模底部的支撑杆与支撑横梁的连接对工程整体质量起重要作用。目前,现有技术中支撑杆与支撑横梁的固定连接方法主要为连接件连接,但现有连接件一般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使用过程中极易被损坏,耐用性差,维护与拆卸复杂,且周转次数低,不能循环利用,不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因此,目前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经济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并且可以循环使用的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解决现有连接件不能循环利用、周转次数低、不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的技术难题;还解决现有连接件一般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使用过程中易被损坏、耐用性差、维护与拆卸复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连接在主梁与支撑杆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主梁上表面的水平顶板,设在主梁的下表面、与水平顶板夹紧主梁的水平调节板,以及底部与水平调节板一起夹住支撑杆顶托的水平底板,还包括位于主梁两侧、底部固定在水平顶板的下底面上、依次穿过水平调节板和水平底板、底部安装紧固螺母的两个竖向螺杆;两个竖向螺杆之间的距离与主梁的宽度相适应;所述水平调节板和水平底板上都各开有两个竖向螺杆预留孔;在水平底板的中间靠近一侧还开有用于将支撑杆顶托放进水平调节板与水平底板之间的支撑杆预留豁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平顶板的下底面的两边各焊接一个用于固定主梁的限位板一。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平调节板的上表面的两边各焊接一个用于固定主梁的限位板二。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竖向限位板为竖向设置的[形限位板,所述竖向螺杆位于[形限位板的凹口内。水平顶板和水平调节板的形状可以完全相同,面对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底板的上表面上焊接有用于顶紧支撑杆顶托的竖向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顶板由长筋和与长筋互相垂直的短筋组成,所述短筋对称设于支撑杆预留豁口的两侧,长筋和短筋的顶部都顶紧支撑杆顶托。短筋的数量至少两个,分别设在预留豁口有板面的三个方向上,顶紧上面的支撑杆顶托。
更优选的,所述长筋的两头弯折形成削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横梁和底部支撑杆牢固连接,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施工方便,制作成本低;重量轻,易携带;强度大,结实耐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损坏;
2、维护与拆卸简单,只需紧固螺母即可实现主梁与底部钢支撑之间的拆卸与安装,使浇筑好的混凝土结构台模实现锁紧与拆卸;
3、可循环周转使用,加快台模施工的模板及配件周转使用,减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4是水平顶板1与竖向螺杆4的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仰视图;
图7是水平调节板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水平底板3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台模中横梁与底部支撑的专用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14是图13中A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建柏利工程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8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板支撑顶杆
- 下一篇:构造柱混凝土振捣止回模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