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41668.0 | 申请日: | 2014-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志;陈为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为志 |
主分类号: | F02M7/24 | 分类号: | F02M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混合 化油器 喉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油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燃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其中化油器的喉管作为一种加速空气流速的装置,在混合空气与燃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喉管呈蜂腰状,两头大中间小,其中间咽喉处的截面积最小,当发动机启动时活塞下行产生吸力,吸入的气流经过咽喉处时速度最大,静压力却最低,故喉管压力小于大气压力,也就是说喉管咽喉处与浮子室之间产生了压力差,即有了人们常说的″真空度″,压力差愈大真空度愈大。燃油在真空度的作用下从喷管出油口喷出,因为喉管咽喉处的空气流速是汽油流速的25倍,因此喷管喷出的油流即被高速的空气流冲散,形成大小不等的雾状颗粒,即“雾化”,喉管的形状和尺寸决定空气流速和真空度,从而影响内燃机的充气量、主油系的供油和燃油雾化情况,现阶段的喉管多采用单层喉管,可能出现燃油与空气混合不均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所述喉管通过喷管与所述化油器的浮子室接通,所述喉管包括上喉管和三个下喉管,所述喷管为四叉式三出口喷管,所述喷管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三个所述下喉管接通,三个所述下喉管的上端均与所述上喉管的下端连接接通。
先通过上喉管对空气进行加速,增加空气流速与真空度,然后空气再进入三个下喉管进行二次加速,提高其充气量与真空度;同时在三个下喉管内分别混合空气与燃油,能够有效的使其混合更加均匀。
具体地,所述上喉管和三个所述下喉管均为文丘里管,且所述下喉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上喉管的直径的1/2。
进一步,所述上喉管和所述下喉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所述上喉管的下端设置有三叉挡板,且所述三叉挡板的下端与所述连接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与所述下喉管直径相等并与所述下喉管的上端连接的通孔。
具体地,所述通孔的边缘与所述上喉管的内壁和所述三叉挡板之间设置有倾斜挡板。
三叉挡板和倾斜挡板能使从上喉管进入的空气均匀且无阻的分别进入三个下喉管内。
进一步,三个所述下喉管的下端均与所述化油器的进气管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通过双重喉管的设定使化油器的喉管得到高速气流,以使燃油雾化更加良好,同时又使充气量增大;三个下喉管作为混合腔能够进一步提高燃油与空气的混合率,使其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喉管通过喷管3与化油器的浮子室接通,喉管包括上喉管1和三个下喉管2,喷管3为四叉式三出口喷管3,喷管3的三个出油口分别与三个下喉管2接通,三个下喉管2的上端均与上喉管1的下端连接接通,上喉管1和三个下喉管2均为文丘里管,且下喉管2的直径小于上喉管1的直径的1/2,上喉管1和下喉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环4,上喉管1的下端设置有三叉挡板6,且三叉挡板6的下端与连接环4的顶面固定连接,连接环4上均匀设置有三个与下喉管2直径相等并与下喉管2的上端连接的通孔8,通孔8的边缘与上喉管1的内壁和三叉挡板6之间设置有倾斜挡板7,三个下喉管2的下端均与化油器的进气管5接通。
本实用新型双重三混合腔式化油器喉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进入化油器内的空气先通过上喉管1,使其对空气进行加速,增加空气流速与真空度,然后在经过三叉挡板6和倾斜挡板7的引导使其进入三个下喉管2进行二次加速,并且通过四叉喷管3使然后分别进入三个下喉管2内与高速空气混合,使其混合更加均匀,最后再由三个下喉管2的下端汇合至化油器的进气管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为志,未经陈为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41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油器的喷油前端机构
- 下一篇:一种密封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