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墙遮光镂空通风装饰格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2252.2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朱继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徐伟奇 |
地址: | 201812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墙 遮光 镂空 通风 装饰 格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墙挂接或镶嵌的装饰格珊,尤其是外墙遮光镂空通风装饰格栅。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外墙存在嵌入镂空格珊的做法,既方便通风透光,同时,也在造景时取得动静变化的效果,现有技术在继承传统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预制或模制镂空格珊产品,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但表现力较差,而且,装饰效果有限,结构较为复杂的镂空格珊产品会由于结构强度降低,在安装后难以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遮光镂空通风装饰格栅,实现有效镂空面积超过75%以上,而且整体结构稳固,通风遮光装饰性强,安装维护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格栅体、镂空和连肋;格栅体(1)呈平板形状或曲面状,格栅体(1)上的开窗部分被连肋(3)分隔出镂空(2)。
格栅体厚30mm-60mm,根据镂空率而定,连肋宽40mm-60mm,装饰表面呈正方形边长1950mm,最长可达6m,根据标准节和楼层高度模数而定,其中包括相同的对称分布的一元或二元的单元结构,包含非平移的对称的准晶期体有序结构,每个单元均包含一个单元结构的镂空组合,而且在该镂空单元中正方形镂空窗口被连肋分隔出镂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采用背附龙骨加强结构强度将格栅体和安装部件自重均匀分散并传导到建筑外墙,结构易成型,表现力强易修复,装饰效果丰富,造型美观,通风透视效果突出,有效避免传统格栅易脆,且耐候性差的缺陷,易于实施推广;预制装配体系用于建筑幕墙在建筑功能在保证视角通透的情况下起到外遮阳及自然通风相融合的作用,这也是人造泰科石材料在传统领域的创新型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格栅体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格栅体1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格栅体1、镂空2、连肋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格栅体1、镂空2和连肋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格栅体1呈平板形状,格栅体1上的开窗部分被连肋3分隔出镂空2。
前述中,格栅体1厚60mm,连肋3宽55mm,装饰表面呈正方形边长1950mm,其中包括相同的对称分布的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含一个正方形镂空窗口,而且在该镂空窗口中包含垂直交叉的而个菱形的连肋3,而且,菱形的连肋3的长对角线大于正方形镂空窗口的边长,而且,正方形镂空窗口各边的中部沿菱形的连肋3锐角外凸,而且所述菱形的连肋3在局部有变形,格栅体1装饰表面上,所有连肋3相连接,正方形镂空窗口被连肋3分隔出镂空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二格栅体1间隔10mm安装。
实施例2:格栅体1厚60mm,连肋3宽55mm,装饰表面呈长方形,边长2000mm×1200mm,其中内切均匀分布十五个近似圆形的八边形的连肋3,而且每个八边形的连肋3上都垂直穿过十字交叉的直线形的连肋3并且内接一个十字星形的连肋3,在每四个围聚邻接的八边形的连肋3中部组成同样形状和大小的八边形的连肋3图案,格栅体1装饰表面上,前述十字交叉的直线形的连肋3的贯通并两端分别与格栅体1边夹角45°。
本实用新型中,格栅体1根据建筑立面框架尺寸,进行有效分隔。
本实用新型中,中式窗花、框刊、冰裂纹、经典的伊斯兰五角或安达卢西亚八角等结构亦可按以上示例1和示例2推广应用, 以上构造方式具有代表性,但能被用作设计或控制目的,在具体项目上必须会同设计师对具体部件进行验算,得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物理指标,再将产品交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指标相对应比较后完善施工图。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进外墙镂空格栅安装结构,使得镂空格栅和附着结构整体化,受力均匀并动态自调,适应不同结构强度复杂结构的外墙镂空格栅设计产品,可以表现类似传统中式窗花、框刊、冰裂纹、经典的伊斯兰五角、安达卢西亚八角等传统木质、石质装饰符号的图案应用和效果,便于实现将传统中式、伊斯兰风格的窗花、格栅与现代科技文明所产生的工业设计相结合,使科学与艺术,现代与历史相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2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