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流柔软整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01252.6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34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过奕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嵊州市派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19/00 | 分类号: | D06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柔软 整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柔软整理机,属于印染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织物柔软整理工艺是改善织物手感织物纹理等布面风格的一种整理方法。其过程是降低纤维的刚性,降低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使纤维发生松弛、滑动,最终赋予织物柔软、平滑的手感,或产生缩绒、摇粒绒等质感效果。
柔软整理有机械整理工艺,也有使用化学助剂对织物进行的化学整理工艺。传统的机械柔软整理工艺大多通过机械拍打或旋转的卧式滚筒等机械机构完成,该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诸多弊端,如操作可控性差、不易保证工艺指标实现、易造成织物处理不均匀,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局部坯布处理过度,形成不应该的织物损伤等。传统的化学柔软整理工艺,工作效率低、耗能高,对社会和工作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并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喷流,使纤维得到均匀的无不当机械外力损伤的气流柔软整理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流柔软整理机,包括容布槽、排气风机、热交换器和热风机,所述的容布槽上端固定设置有送布管,所述的送布管后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喷射管,所述的排气风机前端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一侧连接热风机进风口,所述的热风机出风口连接热风管。
所述的送布管5与喷射管之间设置有阻隔固定板,所述的喷射管通过阻隔固定板分隔为左喷腔和右喷腔,所述的左喷腔上侧且位于送布管上设置有开口左斜的第一喷气口,所述的右喷腔上侧且位于送布管上设置有开口右斜的第二喷气口,所述的左喷腔上端连接有第一喷射支管,所述的右喷腔上端连接第二喷射支管。
所述的第一喷射支管与第二喷射支管上端固定连通热风管。
所述的第一喷射支管半径大于第二喷射支管半径,使得第一喷气口的气流喷速大于第二喷射支管,推动纤维在送布管内前进。
所述的容布槽右侧设置有进出布机构,所述的送布管后侧设置有导送布辊。进出布机构系独立运转机构,可将待处理坯布快速送入容布槽内,也可在反转时快速将已处理坯布导出,导布送布机构将坯布从槽底提升至喷射管口。
所述的容布槽前端设置有栏栅。
本实用新型利用喷射力取代传统的摩擦力来作为坯布的运行动力,使得坯布在送布管中呈悬浮状态,并在运行中受强力震荡和抖动,同时在送布管出口处的气流惯性作用下,触撞内置栏栅和槽底,坯布的动能被纤维吸收转化为内能,促进纤维松弛变形,经多个往复循环达到无张力柔化,有效的减少布面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容布槽;2、排气风机;3、热交换器;4、热风机;5、送布管;6、喷射管;7、阻隔固定板;8、左喷腔;9、右喷腔;10、第一喷气口;11、第二喷气口;12、第一喷射支管;13、第二喷射支管;14、热风管;15、进出布机构;16、导送布辊;17、栏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气流柔软整理机,包括容布槽1、排气风机2、热交换器3和热风机4,所述的容布槽1上端固定设置有送布管5,所述的送布管5后端外侧固定设置有喷射管6,所述的排气风机2前端设置有热交换器3,所述的热交换器3一侧连接热风机4进风口,所述的热风机4出风口连接热风管14。
所述的送布管5与喷射管6之间设置有阻隔固定板7,所述的喷射管6通过阻隔固定板7分隔为左喷腔8和右喷腔9,所述的左喷腔8上侧且位于送布管5上设置有开口左斜的第一喷气口10,所述的右喷腔9上侧且位于送布管5上设置有开口右斜的第二喷气口11,所述的左喷腔8上端连接有第一喷射支管12,所述的右喷腔9上端连接第二喷射支管13。
所述的第一喷射支管12与第二喷射支管13上端固定连通热风管14。
所述的第一喷射支管12半径大于第二喷射支管13半径。
所述的容布槽1右侧设置有进出布机构15,所述的送布管5后侧设置有导送布辊16。
所述的容布槽1前端设置有栏栅17。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织物首端由进出布机构15送到喷射管6入口处,在气流的作用下进入送布管5随气流高速运行并在送布管5出口前的栏栅17切向作用下落入容布槽1下方,沿倾斜槽底滑向进布口,然后进入下一工作循环直至达到工艺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嵊州市派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未经嵊州市派尔领带服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012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