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弓根钉开放打入软组织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5363.6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弓根钉 开放 打入 软组织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弓根钉开放打入及放置矫形棒时软组织的保护装置,其适应证为:胸腰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开放手术内固定。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结合椎管减压及融合手术已广泛用于胸腰椎创伤性骨折、退行性疾病以及肿瘤疾患的治疗。在显露椎弓根进针点、打钉及放置矫形棒时需牵开椎旁肌,现有技术多采用直角拉钩或骨膜剥离器撬拨法显露,助手费力,而且大量造成肌肉组织挤压撕裂,术后病人腰部肌肉坏死纤维化引起僵硬及慢性疼痛,尤其是在位置深且肌肉丰厚的下腰段,不符合目前业界日渐推崇的微创手术理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弓根钉开放打入及放置矫形棒时的软组织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椎弓根钉开放打入软组织保护器,由手柄和弧形的牵开片两部分构成,两部分一体化连接,牵开片末端设有燕尾状开叉,燕尾状开叉向外侧(远离手柄的一侧为外侧)翘起,翘起面与牵开片竖平面呈15度夹角,开叉高度为2cm。
使用时,将牵开片开叉处骑跨于椎体横突与副突嵴连接处,将椎旁肌阻挡于外侧,利用横突根部作为杠杆支点,由助手按压手柄完成对内侧椎体人字嵴顶点——椎弓根钉进针点的显露,在采用多个保护器时可完成矫形棒的置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更好地保护椎旁肌免受医源性损伤,助手术中可根据置钉的外倾角度及时调节保护器的外倾角度,一方面更便于置钉和安棒,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对肌肉的持久牵拉而影响血运造成其失活;
(2)由于采用杠杆原理,助手按压力臂较长,因此比较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开片末端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开片末端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牵开片末端的侧视图。
其中,1、手柄;2、牵开片;3、燕尾状开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椎弓根钉开放打入软组织保护器,由手柄1和弧形的牵开片2两部分构成,两部分一体化连接,如图1、图2、图3所示,牵开片2末端设有燕尾状开叉3,燕尾状开叉3向外侧(远离手柄1的一侧为外侧)翘起,翘起面与牵开片2竖平面呈15度夹角,如图5所示,开叉高度为2cm,如图4所示。
使用时,将牵开片开叉处骑跨于椎体横突与副突嵴连接处,将椎旁肌阻挡于外侧,利用横突根部作为杠杆支点,由助手按压手柄完成对内侧椎体人字嵴顶点——椎弓根钉进针点的显露,在采用多个保护器时可完成矫形棒的置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更好地保护椎旁肌免受医源性损伤,助手术中可根据置钉的外倾角度及时调节保护器的外倾角度,一方面更便于置钉和安棒,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对肌肉的持久牵拉而影响血运造成其失活;
(2)由于采用杠杆原理,助手按压力臂较长,因此比较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未经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5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霜装置以及热泵机
- 下一篇: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