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8047.4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程宝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宝贤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椅背 前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收合时连动件的连动与拉掣力的限制,而达成椅背收合不前倾的功效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
背景技术
按,凡有新生婴儿的家庭几乎不免需要购置婴儿车,以将婴儿放置于婴儿车内推移,作为户外行动工具之一,使能减轻大人须手抱婴幼儿的负担,甚至有提供婴幼儿另种乘车乐趣的功能。
婴儿车为携带婴幼儿外出时必备且方便的用品,但因其体积较大,故大多设计成可收合式,以利携带;在可收合式的婴儿车中,通常都具有锁定与解锁定机构及用来操作该锁定与解锁定机构的收合机构的设计。
一般在不使用婴儿车时,会利用收合的连杆来将两侧主体靠拢而收合,但往往在将两侧主体相互推靠时,其婴儿车椅背部位会因连杆关系而往前倾出,因此,操作收合的使用者需在收合过程加以将其往后抵压,但一般婴儿车在收合时,皆须以双手操作,倘若此部位又产生前倾现象,增加使用者在操作婴儿车收合的困难度,因此,可知传统婴儿车椅背在收合设计上具有缺失。
于是,设计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再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以期达到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是提供一种连动件限位的技术,以利用连动件连动插掣座及往后的压掣力,达到椅背收合不前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的技术所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于婴儿车两侧主架体上设有供对应组设椅背部的嵌固座,而所述椅背部包含有:
一组基杆,其包括两基杆,于所述基杆一端对应所述嵌固座处套设有与所述嵌固座嵌组限位的插掣座;
一作动块;
两连杆组,其每一所述连杆组由相互枢接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组成,而两所述连杆组藉以所述第一杆件交错而定位在所述作动块上,且所述第一杆件、第二杆件末端分别对应与所述基杆枢接;
多个连动件,于所述作动块至所述插掣座间及所述连杆组的第二杆件至所述插掣座间均设有能连动的所述连动件。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中,所述插掣座对应所述嵌固座处设有插设部,所述插设部对应嵌入于所述嵌固座内而限位。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中,所述插掣座上设有对应供两所述连动件定位的固定柱。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中,所述连动件为拉绳。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的特点和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于婴儿车两侧主架体上设有嵌固座供对应组设椅背部,而该椅背部包含有两基杆、一作动块、两交错设置在作动块与基杆间的连杆组,其中该基杆一端对应嵌固座而设有插掣座,于插掣座与作动块之间及插掣座与连杆组之间分别设有可限制椅背前倾的连动件;藉此,让婴儿车在收合时,经由作动块带动连杆组,而使连动件连动插掣座脱离嵌固座,同时可抵掣基杆,使其达到椅背收合不前倾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中,该连动件为尼龙绳。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其中,该连杆组包含有相互枢接的第一杆件、第二杆件。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椅背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椅背展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椅背收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 主架体
11嵌固座
2 椅背部
20插掣座
201 插设部
202 固定柱
21基杆
22作动块
23连杆组
231 第一杆件
232 第二杆件
24连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创作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于下详细说明之,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图式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椅背防前倾的收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其主要于婴儿车两侧主架体1上设有嵌固座11供对应组设椅背部2,而该椅背部2包含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宝贤,未经程宝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80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