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098.3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万珍平;李玲艳;陆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A61F2/9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力 加强 介入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导管,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发展,对介入器材是呀的各种导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于输送各种医疗器械(如导丝、球囊和支架等)的导引导管的要求比较特殊,不仅要求导引导管要有足够支持力和足够的内管径,保证后续医疗器械的顺利输送以及手术的进行,还要求导管的外管径要尽可能小,减小导引导管对患者血管的创伤以及降低患者的不舒适度。导引导管的作用是输送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到达病变部位,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向前推送球囊、支架的力量使导引导管获得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极度扭曲、钙化、成角和支架中再过支架的冠状动脉病变,这种反向作用趋势更强,这时需要导引导管提供大的支持力,才能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大的支持力保证导引导管不会因前向推送力的加大而反向退出冠状动脉开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工艺简单,安全性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包括第一主导管1、第二主导管3,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通过弯管2连接。所述弯管2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所述弯管2的弯曲弧度可调,经弯曲变形后可恢复原形。所述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弯管2比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硬度大,韧性强。该弯管2的内径与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外径相等。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2;
(2)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进行楔形过渡处理;
(3)将步骤(2)处理的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经过楔形过渡处理的端部,插入弯管2的两端后,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得到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
(4)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弯管2的弯曲弧度可调,可满足不同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通用性。避免了因导管支持力不足带来的医疗风险。
实际应用中,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需要一定的弯曲弧度,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连接处采用弯管2可以使加工工艺更简单,更易生产。
采用上述结构的冠脉介入导管,因为弯管2在弯曲段,既不影响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其他性能,其支持力又大于现有导管,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舒适。
本专利工艺结构简单,其工艺简单,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引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包括第一主导管1、第二主导管3;第一主导管1较长,实际应用中经皮穿刺后能沿动脉轴向伸入到心脏近端大动脉;第二主导管3,该导管较短,实际应用中沿动脉径向伸入到冠脉口;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通过弯管2连接。所述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弯管2比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硬度大,韧性强。
所述弯管2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经弯曲变形后恢复原形。
所述弯管2的内径与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外径相等。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1)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2;
(2)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进行楔形过渡处理;楔形过渡处理,有利于避免将来手术过程阻碍物质输送;
(3)将步骤(2)处理的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经过楔形过渡处理的端部,插入弯管2的两端后,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得到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
(4)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放射治疗的植入施源导管
- 下一篇:一种安全挖掘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