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L-乙酰-甲硫氨酸生产线及其连接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200.6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3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隆;王用贵;陈宏杨;朱丽利;李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23/59 | 分类号: | C07C323/59;C07C323/58;C07C319/20;C07C31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161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甲硫氨酸 生产线 及其 连接 | ||
1.D,L-乙酰-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合成反应釜(1)、第一浓缩釜(2)、第一结晶釜(3)、离心机a(4)、洗盐釜(5)、离心机b(6)、第二浓缩釜(7)和过滤槽a(8);所述合成反应釜(1)出料口与第一浓缩釜(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浓缩釜(2)的出料口与第一结晶釜(3)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一结晶釜(3)的出料口与离心机a(4)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洗盐釜(5)接收离心机a(4)转入的滤饼;所述洗盐釜(5)的出料口与离心机b(6)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离心机b(6)的滤液出口与第二浓缩釜(7)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浓缩釜(7)的出料口与过滤槽a(8)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L-乙酰-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a(4)的滤液出口与第一浓缩釜(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L-乙酰-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浓缩釜(7)设有加水管道和活性炭投入口,并在第二浓缩釜(7)的顶部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有将其冷凝得到的溶剂输送到洗盐釜(5)的装置。
4.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乙酰-甲硫氨酸生产线之后,还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拆分釜(9)、脱色釜(10)、过滤槽b(11)、第二结晶釜(12)、离心机c(13)、烘干机(21)和粉碎机(22);所述过滤槽a(8)的滤液出口与拆分釜(9)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拆分釜(9)的出料口与脱色釜(10)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脱色釜(10)的出料口与过滤槽b(1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过滤槽b(11)的滤液出口与第二结晶釜(12)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第二结晶釜(12)的出料口与离心机c(13)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烘干机(21)接收离心机c(13)转入的滤饼,所述粉碎机(22)接收烘干机(21)转入的干燥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c(13)与烘干机(21)之间还设有纯化装置,所述纯化装置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精制釜(17)、过滤槽c(18)、第四结晶釜(19)和离心机d(20);所述精制釜(17)接受离心机c(13)转入的滤饼,精制釜(17)设有加水管道和活性炭投入口,并且其出料口与过滤槽c(18)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过滤槽c(18)的滤液出口与第四结晶釜(19)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四结晶釜(19)的出料口与离心机d(20)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烘干机(21)接收离心机d(20)转入的滤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d(20)的滤液出口与精制釜(17)通过管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纯化装置还包括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第三浓缩釜(14)、第三结晶釜(15)和离心机e(16);所述离心机c(13)的滤液出口与第三浓缩釜(14)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浓缩釜(14)的出料口与第三结晶釜(15)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三结晶釜(15)的出料口与离心机e(16)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精制釜(17)还接受离心机e(16)转入的滤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e(16)的滤液出口与合成反应釜(1)的进料口通过管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L-甲硫氨酸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设备的出料口与进料口之间设有旋转活塞泵;所述旋转活塞泵为不锈钢材质,所述管道为聚乙烯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2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胶锅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 下一篇:药盘定位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