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07999.6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山;范念青;刘向兵;黄平;吕峰;钱王洁;彭啸;陈明亚;徐超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003 | 分类号: | G21C17/003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项丽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容器 无损 在线 寿命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端条件下的金属构件的寿命评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普遍面临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异常和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面前,新能源和低碳经济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为当今世界提供约16%电力的核电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其凭借资源丰富、环境污染低等优势成为国际能源领域投资的新热点,在能源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压力容器(RPV)作为核电站不可更换部件之一,其安全可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核电站的安全。压力容器运行过程中除承受高温、高压、流体冲刷、腐蚀之外,还面临着强烈的快中子辐照。压力容器钢是用于制造压力容器的主体设备和零件的专业用钢,引起其老化的因素主要有:辐照脆化,热老化、疲劳和磨损等。早期的辐照脆化研究表明,辐照及热老化后的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钢)主要产生以下三类缺陷:(1)基体缺陷,包括:空位、位错环等;(2)富Cu团簇;(3)P、S等杂质元素的晶界偏析;这些缺陷的产生,改变材料内部结构,引起材料内部电子移动规律发生变化,宏观上表现为材料热电势(Thermoelectric Power,简称TEP)发生变化。 核电站服役条件下的压力容器材料(压力容器钢)试验样品的获得一般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而且中子辐照耗费非常大,且辐照监督管内试样数量有限,因此中子辐照试样非常珍贵。有损检测技术虽然能得到工程运用所需的数据,但是试验是破坏性的,基本无法重复使用样品进行多种数据的测量,且实验总是存在误差的;考虑到电站许可证延续论证的需求,为得到更确切的数据,有损检测对样品数量的需求是很大的。由于热电势对材料成分、基体内缺陷浓度、析出物等敏感,因此基于热电势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测试并记录未经服役的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
(b)多次测试并记录老化或服役的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
(c)以压力容器钢的老化时间为横轴、热电势系数为纵轴,建立模型;
(d)测试并记录使用中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并将其代入步骤(c)所述的模型中,进行演算得到压力容器钢相的老化程度。
优化地,所述热电势系数采用探针式微分热电势测量法。
优化地,步骤(b)中,所述压力容器钢为长时间高温或堆外辐照等方式处理的压力容器钢或者从已知环境条件、已知服役时间的容器钢中取样。
优化地,步骤(c)中,所述模型通过将热电势系数存入计算机中建立。
优化地,所述步骤(a)和步骤(b)中,测试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后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所述步骤(c)中,以压力容器钢力学性能的变化量为横轴、热电势系数为纵轴,再建立另一模型;所述步骤(d)中,将所述使用中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代入另一模型中演算得到其力学性能信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通过将压力容器钢的老化时间为横轴、热电势系数为纵轴建立模型,从而可以轻松地利用使用中压力容器钢的热电势系数计算得到其老化程度,这样能在压力容器钢任意部位直接检测,能较早的预测材料的性能,帮助核电站业主制定更好的运行、输出、在役检查计划,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核电站的使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压力容器钢无损在线寿命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采用探针式微分法热电势测量方式,微分法核心为采用热电势系数已知的两种材料A、B(通常采用铜与康铜),这两种材料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热电势效应与样品热电势形成环路,另一方面这两种材料本身在系统中也充当导电传递信号的作用,常见做法为将两根铜-康铜金属丝焊接在样品的两端。假设样品的热电势为Sμ,铜与康铜的热电势分别为SA和SB,则有一下公式:
;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无需在样品两端提供较大的温差。当温差ΔT趋近于0时,
,,
最终样品的热电势即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607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电弧烧蚀铜基电接触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浓醪发酵的生产工艺